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
浙江共有离退休干部69万余人,如何更好地组织引导老同志发挥优势作用,推动他们在新时代焕发新荣光?
离退休干部党建攀高跃升、银色人才发挥作用出新出彩、惠老服务更加暖心精准、“老有所学”改革更加全面深入……近年来,我省坚持用心用情服务,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老干部工作在各领域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让党旗永远飘扬在心中
2月下旬已有了春的气息。西子湖畔的浙江老年大学,在微风细雨中,即将迎来春季学期的“开学第一课”。
去年秋天的开学典礼上,省委党校的胡重明教授为师生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精神专题辅导,生动的讲解受到热烈欢迎。
将思政课作为“开学第一课”,并非个例。去年,浙江制度化推动思政课作为各级老年大学“开学第一课”,带动各地成体系、常态化推进老同志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省委老干部局和省委党校合力共建老干部党校,共享师资、课程、教学点,实施开展一系列教育培训、设立教学课程体系、打造思政教育大课堂等举措。目前,11个设区市已实现合作共建全覆盖,县级覆盖率达90%。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我省全面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引导老干部牢记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继续做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拥护者、忠实捍卫者、模范践行者。
推进制度集成创新。从离退休党组织的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入手,浙江先后出台老同志专题读书班、政治纪律清单、网络行为规范、情况通报会、支部联络员等5项制度,制定增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指导意见,持续完善党建工作体系。
“突出政治铸魂、党建引领,不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让离退休党组织更有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省委老干部局有关负责人说。
因势利导抓融入、抓基层。全省各地大力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社区,助力城市基层治理。如杭州成立“银亮钱塘”基层调解助理团,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平安建设;温州引荐200多名老同志担任业委会成员;龙游发布《若干措施》和《暖心十条》,鼓励老同志担任小区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当好“银管家”。
创新思路举措、创设平台载体,浙江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牢牢抓住离退休干部党建这个“牛鼻子”,引导全省9111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32.6万名离退休干部党员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
激活银发人才新动能
在江山,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汪礼国仍一心扑在推动共同富裕的事业上。
有40多年养蜂经验的他,退休第二天就转战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帮助当地企业先后开发蜂蜜醋、黄精蜜膏、洋槐吸吸蜜等新产品,还输出养蜂技术,培训蜂农1800余人。
放眼浙江,这样的银色人才比比皆是。为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引导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我省印发关于深入实施“银领助力”争先工程的《实施意见》,组织引导全省各类银色人才在助企、返乡、治理、兴文、关爱、帮扶等六大领域贡献智慧和力量。
如何精准帮助老同志发挥余热?我省按照工业、农业、科技等10余个领域,建立全省“银色人才库”,搭建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对接通道,让老同志的智慧优势有更加广阔的应用舞台。如围绕助力共富,组织省级银色人才服务团走进山区海岛县等,送服务、送文化、送技术,点对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围绕助力科技创新,组织老专家、老教授、老工匠等深入企业传帮带。围绕助力青少年成长,实施“银雁关爱”系列活动,大力开展思政教育、助学帮困、创业帮带等。
去年10月,平均年龄64岁的宁波“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再次启程,跨越2000多公里,前往大凉山开展支教活动。支教团现有队员60人,以高级职称退休教师为主,先后帮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当地中小学校13所,结对青年教师126名,受益学生3.5万余人。
通过搭建多元平台,银发群体的人才优势动能正在持续激发。截至目前,全省共入库银色人才25732名,品牌团队、工作室381个,各级银色领军人才3512名。
发挥老同志特色专长,同样离不开保障和支持。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关爱银色人才的举措,将银色人才队伍建设必需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探索建立银色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机制,指导各地建好银色人才服务站点等,加大服务保障力度。
有舞台,有支持,更多老同志在擅长的领域和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展现桑榆担当。
用心用情托起幸福夕阳红
橙黄的扶手、淡蓝的座椅、暖黄的夜灯……
“这次微改造考虑得很周到,我腿脚力气不足,卫生间有了扶手之后,站起来没那么费力了。”离休干部包志林满脸笑容地说。去年,松阳实施“银龄安居”适老化微改造项目,通过安装感应灯、防滑垫等适老化辅助与防护装置,保障老同志起居生活无障碍,还在社区打造“共享书房”“共享驿站”等9处共享空间,供老同志休憩娱乐。
松阳贴心的举措,是浙江推动惠老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可及的缩影。让老同志乐享幸福晚年,浙江树立精准服务理念,推动政策落实,持续擦亮“幸福养老 浙里更好”的金名片。
聚焦老同志的急难愁盼,去年,相关部门协同推动老同志最关切的20件年度实事项目落实落地。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2106户,补助金额1544.3万元;探索建立老同志心理健康支持体系,成立省直属单位“健心”服务团,建立服务队27支、咨询站(室)110余个;开展法律金融知识宣讲和反诈骗宣传2088场次……优质服务更加可感可及。
多方共建、多点拓展“阵地惠老”。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建设“银色家园”,为老同志提供开放式、多功能、便捷化的服务场所,探索形成覆盖城乡、更可及、更可持续地为老服务新路径。目前,全省共有“银色家园”210个,惠及老年人82万人次。
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同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2022年以来,浙江深化“老有所学”改革,整合全省老年教育资源,扩容、增量并创新办学形式,多措并举,构建“15分钟老年教育学习圈”。
通过整合成人文化技校、闲置用房等现有资源,省、市、县、镇街、村社五级办学的网络逐渐完善,老年教育的供给能力大幅增强。如今,全省新增各类学校6151所,注册学员数增加近百万,实现了跨越式进步。常态化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把省级优质课程和优质教师输送到社区老年学堂。升级浙江“云上老年大学”平台,上线5.9万门优质课程,让学习更加方便灵活。
此外,批量上新的课程也与时俱进,越来越潮。翻开各地老年大学的课程表,视频剪辑、直播、美妆等课程令人眼花缭乱。立足当地文化产业特色,全省各地还打造了一批特色培训课,如湖州开设数学游戏、艺术赏析等老年教育特色公益课程,开展咖啡品鉴、银享乐跑、非遗体验等“跨龄破圈”活动;绍兴上新黄酒文化、运河文化等地方特色课程,推动传统文化传承解码;舟山市普陀区开设海岛民宿等特色培训课,以技能教学带动增收。
老有所养有依靠,老有所学有去处,老有所为有动力。站在新起点,全省老干部工作系统将满怀热忱,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广大老同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