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裹挟着灶台上的烟火气,在瓯海仙岩街道岩一村的老年食堂内氤氲成独特气味。2月21日上午10点多,20多位老人陆陆续续来到老年食堂,静静地围坐在一起,翘首等待蛇年新春的第一餐。

瓯海岩一村老年食堂内志愿者正在分餐。
热气腾腾中的温情脉脉
上午11时,瓯海岩一村老年食堂内飘起阵阵菜香。“今天的红烧肉肥瘦正好!”90岁的陈奶奶夹起一块红烧肉送到嘴里,笑眼弯成月牙。她身旁的杜大爷端过餐盘坐下来说:“食堂把我们的健康放在心上,油盐都放得恰到好处。”此时,其他老人也陆续起身端过装满菜肴的餐盘,志愿者们则忙着将米饭和热汤送到老人们位置上。
这场暖胃又暖心的“盛宴”,正是岩一村老年食堂蛇年新春开餐的首日场景。食堂采用现场烹饪的模式,每餐提供4道菜品,兼顾清淡软糯的老年人口味与营养均衡需求。

食堂内厨师正在烧菜。
“今天推出的四道菜,有红烧肉、豆腐干、小黄鱼、西红柿炒蛋,这些菜都是很受老年人喜欢吃的,明天就不吃这些菜了。”志愿者杨益权是老年食堂的厨师,他告诉记者,为迎合老人口味,他们前期都会征求老人建议,根据老人口味制定菜单,并保证每天不重样。“他们都很用心,每天变着花样烧给我们吃,我很喜欢来这里吃。”90岁的阿婆陈阿柳从家里步行到岩一村老年食堂只需3分钟,说起老年食堂,她赞不绝口,下楼就能吃到热乎的饭菜,不用买菜烧菜洗碗,吃完还能与同村人一起听鼓词拉家常,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很温馨。
“我们不仅要做营养餐,更要营造家的氛围。”岩一村妇女主任兼“爱心妈妈”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莫玉芹指着墙上布置的照片墙介绍,这些照片是我们给90岁老人过生日拍的照片,每到传统佳节,我们还会邀请老人到老食堂一起过节,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
四“点”方式
为老年食堂提供可持续发展
“我们村老年食堂总面积近150平方米,每天为辖区30多名孤寡老年人提供午餐和晚餐。”岩一村村党总支书记杜建德介绍,对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食堂每餐仅收取5元,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食堂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在热闹的就餐场景背后,一套科学化运营体系正支撑着项目的长期运行。
老年食堂是惠及老年人的一项民生工程,既然办起来,肯定要长久办下去。“食堂的菜由村‘两委’干部负责采购,爱心妈妈志愿者团队负责烧菜、配送、打扫卫生,因为不用再雇人,既节约了运营成本,还能让村里的老年人吃得更健康。”同时兼任岩一村慈善工作室负责人的杜建德说,由村乡贤等社会爱心人士注资成立的村慈善基金是岩一村老年食堂正常运营的有力保障,他算了一下,慈善基金加上上级的运营补助,食堂能够长久地运营下去,对此,杜建德充满信心。
老年食堂叫好又叫座,如何才能长久持续发展?记者2月24日从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通过财政补助、整合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参与,深入推进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有力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1348家,助餐覆盖率达80%,日均惠及3.5万人次,年累计为长者助(配)餐945万人。
“对高龄、低收入等特殊困难老人,市(县)两级还会给予一定的就餐补助。”温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针对老年食堂采取“政府补一点、村社支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四“点”方式,为老年食堂和助餐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供稿:温州日报
原标题:叫好又叫座!温州已建成1348家老年食堂
记者:董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