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温岭这家“强村公司”让村民变身飞防手,助“飞”乡村振兴

日期:2025-02-25来源: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作者:浙江理工

  2月24日,春寒料峭,温岭市汇科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科农业”)“80后”教练员王林军一大早就赶往田野,给刚订来不久的50多亩晚播油菜花田进行防冻、除虫飞防作业。与平常教学不同的是,今天的活他是替出师学员代班的。

  王林军所在的汇科农业是温岭市箬横镇前九份村村集体于去年2月1日成立的“强村公司”。但很难想象,这样一家“初出茅庐”的村企,竟然能吸收村民为“员工”,不仅让大家练就一身本事,在家门口实现农业飞防致富梦,还促使村集体也多了一块“副业”收入,助“飞”乡村振兴。一年来,汇科农业先后培养出本村飞防手9人,邻村飞防手10余人,年均服务田亩数近2万亩。

  前九份村作为一个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村庄,其年均村集体经济收入仅20万元左右,且在村中老年富余劳动力存量比较多。

  “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村在2019年时就开始着手商讨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前九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永健说,在多方论证后,我们看中了箬横这一农业大镇的特性,把农用无人机植保这一新兴智慧产业融入进来,并与大疆农业无人机温岭服务中心的区域代理企业——台州市新联植保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联植保”)进行合作,形成民营企业培训业务、“强村公司”订单供给的经营模式,让村民快速成为技术型飞防手的同时,促使种植农户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降本增效的服务。

  温岭的耕地大多是轮种模式进行的,上半年油菜花、早稻,下半年晚稻、西蓝花、大白菜、蚕豆、雪里蕻等,从播种到收获,期间涉及到的施肥、除草等植保活动,处处都充满商机。而随着人工成本增加与传统操作模式成效不明显等多重因素叠加,农用无人机作业市场空间越来越大。

  新联植保负责人梁玲平介绍,农村植保订单与学员扩展方面都是村集体及其“强村公司”的优势,而这恰恰是我们的弱势,“那时我们奔着这个念头,与村里强强联合,实现共赢,第一批就吸引十几位本村和周边村民报名参加。”

  飞防手林康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他也成了“强村公司”的教练员。“我家种着上千亩的水稻和大麦,靠传统模式植保,实在不划算。”他说,他自从学了无人机后,现在不光自己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植保作业,还每年出门服务田亩5000多亩,按亩均5至8元折算,每年还副业收入3万多元。

  同样的,站在村集体收入和种植户降本增效方面,陈永健也算了一笔账:目前箬横镇内的亩数订单量有1万亩左右,周边乡镇的也有1万亩左右,且这一数值正在快速上升,而按照原来的合作计划,出师后的飞防员每亩收费可达8元,其中留给“强村公司”的则是1元/亩,这样折算下来,村集体经济的副业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对于种植户们来说,他们一天下来10个人打药最大覆盖面积也就250亩左右,而农用无人机一上手,遇到好的地块,最大覆盖面积可达1000亩/天/机,关键后者雾化效果好,所带来的药肥节约情况也是传统模式的好几倍,无论从哪一点比较,农用无人机都占了先机。”

  四季时令,耕作无闲。从箬横镇农业发展部门了解到,该镇现有的10.23亩年均粮食播种面积在近年来使用飞防手进行植保生产的现象越来越多,特别是去年汇科农业“强村公司”成立以来,农用无人机飞防作业面积每半年成倍式增长,助“飞”乡村振兴潜力无限。

  陈永健也表示,下一步,“强村公司”要强化与新联植保的合作力度,推荐更多本村村民人才参与到专业培训中去,及时培育出一批拉得出、技术硬、服务好的专业型民间飞防队伍。同时,发挥自身优势,扩展飞防业务订单量,让大家一出师即上岗,在致富带富的共富氛围中同步促进家门口的低空经济产业稳中求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壮实。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