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 宁海

权衡选择,无困于选择

日期:2025-02-26来源:宁海县民政局作者:宁波大学招生官网

  知恩中学高三(10)班张梦迪

  条条道路通罗马,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所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可这真的是件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吗?有一个不争的事实,超市货架上的商品越多,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却越低。可见,选择并非多多益善。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选择,权衡选择,且无困于选择。选择应该是我们登顶的阶梯,而非困住我们的枷锁。

  选择的标准大于选择的数量,权衡选择,择一而行知。

  国外一所大学的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两个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写毕业论文,不同的是前者可自由发挥,而后者却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看似前者发挥空间更大,但实际上,后者所写远优于前者。这是因为有标准地选择看似局限,但实则避开了过多选择所产生的焦虑和决策的疲惫,能使我们可以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

  选择的本身大于选择的数量,权衡选择,择无悔而为。

  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我们有选择的勇气,也要有选择承担结果的能力。与其犹豫纠结不同选择,不如正视内心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正如苏轼所言:“用舍由时,行藏在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不是知道才做,而是做了才知道,结果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一旦做出选择,就没有必要再去纠结其他选择的好坏。选择的本身就是一种选择,我们以勇气做选择,以智慧取选择之路,以无悔面对选择之果。

  选择的过程大于选择的数量,权衡选择,享受过程美。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的先辈早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有失才有得,面对取舍时,少即是多,选择过程的不完美胜过众多选择的“完美”。看那敦煌壁画在时间的长河中浸绘的历史的沧桑,它的残缺告诉我们历史的遗憾,它的不完美却震撼人心。做出选择的过程必然会有不完美,但正是这些不完美造就了我们多彩的人生和多元的社会。选择的过程就像投入湖心的石子,不在乎投入的多少,而是它泛起的涟漪。

  待我们站在人生的长堤中回望,那些曾经几经辗转反侧的选择,不过是从手中流失的心绪细沙。定义生命价值的从来都不是选择,而是选择后如何去践行。生于盛世,我们避不开选择,但可以权衡选择,无困于选择之路后行康庄大道。

  -老师的话

  这篇题为《权衡选择,无困于选择》的议论文以独特的思辨视角剖析了当代社会的选择困境。文章结构严密,以“标准大于数量”“选择本身即力量”“过程重于结果”三层递进式论点展开论述,展现出清晰的逻辑框架。作者善用实验案例、历史典故和文学意象,将“敦煌壁画残缺美”等意象巧妙转化为哲学隐喻,使抽象的说理具象化。苏轼名言的嵌入更显文化底蕴,强化了论证的权威性。在信息过载的现代语境下,文章提出“少即是多”的逆向思考,既切中时代痛点,又传承了东方“断舍离”的处世智慧。语言兼具诗性与哲理,“心绪细沙”“湖心涟漪”等意象的运用,将理性思辨与感性抒情完美融合。若能在实验案例的学术信度、选择过程的心理机制方面稍加深化,将更添说服力。总体而言,这是一篇兼具思想深度与文学美感的优秀议论文。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