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杭州

浙江文旅厅长回应“黄老板”演唱会 大力度谋划部署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浙江提出7项重点工作

日期:2025-02-26来源:杭州地铁作者:口水杭州

橙柿互动讯 为持续深化“八项工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今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浙江为什么要如此高规格、大力度谋划部署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介绍,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第一,这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

第二,这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

第三,这是发挥浙江人文资源优势、激发深层次动力活力的务实举措。

第四,这是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全方位展示浙江形象的内在要求。

所以,浙江这次深化部署推进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是一份使命和担当,也是一种自信、自觉。

打造“五个新高地”

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铸魂传播新高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高地、人文经济新高地、社会文明新高地和国际文化交流新高地”。

同时,明确了2027年、2030年、2035年三个节点的目标。2030年是基本建成,这个目标比全国提前5年。到2035年,浙江要成为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省域典范。

推进“3个+”的改革创新举措

将“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作为改革创新举措,回答了文化发展动能从何而来,文化产业增量空间在哪里,文化惠民利民目标如何实现等关键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

一是“文化+科技”。充分发挥浙江数字经济大省的优势,深化文化和科技融合改革。包括创新实施浙江文化数字工程,打造“文化+科技”高能级平台,争创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试验区等。

二是“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提能升级。包括深化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乡村旅游“五创”机制、文旅运行机制改革,培育新场景新消费新业态等,让“诗和远方”“景和心灵”融为一体。

三是“文化+民生”。紧扣以人为本、文化惠民这个文化的根本目的,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包括加快构建均等化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改革,构建人文乡村建设推进机制,推进公共文化共同体改革、文化新空间运营改革等。

抓好7项重点工作

首要任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主要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溯源、铸魂、传播等作出部署。包括擦亮“循迹溯源”研究品牌,推进“八八战略”体系化学理化研究,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与文化研究工程;实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提质增效行动,打响“我在之江学新语”“跟着总书记学”系列活动品牌;健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体系,放大“第一视点”专栏影响力等。

历史责任: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赓续历史文脉。包括建立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工作机制,落实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等。提升西湖、大运河、良渚等系统性保护水平,擦亮世界文化遗产群金名片。打造绘画、书法等“大系”文化项目标识,擦亮宋韵文化、吴越文化、阳明文化、和合文化、南孔文化、黄帝文化、大禹文化等历史文化名片等。

重要标志:打造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精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包括推出现象级文艺精品文化产品,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之江文化产业带、横店国际影视文化创新中心等高能级文化产业平台,孵化世界级一流文化企业,培育一批具有鲜明标识、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等。

本质要求:提升人民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共同富裕精神富有。包括深化文化特派员制度推进人文乡村建设,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迭代提升品质文化生活圈,擦亮新时代“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文化惠民品牌,创新打造公共文化共同体,打造好用管用的公共文化设施。擦亮“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品牌,融入营商环境建设、基层治理。大力建设书香浙江等。

战略抓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扎实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包括打造浙江特色文旅精品爆款,打响“乡村旅游看浙江”品牌。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文旅投资“双百”计划。探索建设全域智慧旅游,创建国家“人工智能+文旅”行业基地,打造“入浙游”大模型。培育文旅消费品牌,实施杭帮菜创新发展计划,推进入境游全链条便利化“一件事”改革等。

时代课题:加强文化交流传播,更好展示浙江“重要窗口”形象。包括擦亮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金字招牌”,扩大良渚论坛国际影响,迭代潮新闻、Z视介新型传播平台,打造国际传播重点基地,做强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等。

基本支撑:涵养最优文化生态,锻造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包括创新实施高层次领军人才“文杰行动”、青年文化人才“文新行动”、人才生态涵养“文优行动”,为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人才保障。通过努力,让浙江成为文化人才向往之地、聚集之地、创新发展之地。

推进浙江考古“启明星”计划

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面,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介绍,将抓好三项重点工作:推进浙江考古“启明星”计划,深化上山、河姆渡、良渚等文明之源大遗址群的考古发掘和保护研究,做好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绍兴稽中遗址等的考古研究,更好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实施非遗传承薪火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迭代“非遗双创服务平台+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机制,打造“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等品牌,加快建成非遗强省;深化文化基因激活工程,绘制省域文化标识基因图谱,聚焦名人故里、浙学书院等8大领域推出一批文化基因激活标志性项目。

组织编制“十五五”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旅游等规划

近年来,浙江相继建成了一批标志性文化项目。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炯介绍,下一步在重大文化项目布局建设方面,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各部门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建设和服务保障两篇文章:坚持“重大文化项目跟着规划走”。组织编制“十五五”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旅游等规划,突出打造运河文化、良渚文化、宋韵文化等品牌,聚焦群众可感可及,重点谋划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文旅体融合三类重大项目。坚持“资金要素、服务保障跟着项目走”。一方面,用好国家政策,继续争取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两重”“两新”等政策;另一方面,做好服务保障,2025年,浙江纳入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的文旅重大项目有77个,这77个项目实行“一项目一要素服务保障”,加强督导服务,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应保尽保、靠前服务。

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做好“文化+科技”这篇大文章

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土法介绍,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省科技厅打算从三个方面发力:集中精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文化产业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部署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激活文化新质生产力,要实施科创平台“伙伴计划”,建立“平台+高校+企业(用户)+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在文化领域培育一批创新活跃度高、资源整合力优、产业带动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让文化为科技创新注入灵魂,要加强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大力弘扬科学家和企业家精神,培养更多杰出科学家、企业家。

实施入境旅游跃升计划

持续引进高品质演出和国际赛事

陈广胜介绍,被大家亲切称为“黄老板”的英国著名歌手艾德·希兰,这几天正在杭州举办多场演唱会,吸引了大量境外歌迷。发展入境旅游,是当前全省文旅系统的一项重点工作,下一步将实施入境旅游跃升计划,努力让入境游客“来得多”“玩得好”,进一步提升“诗画浙江”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一是打造全链条便利的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入浙游”智慧大模型,面向来浙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聚焦口岸签证、通信网络、支付服务、外宾住宿、游线设计、咨询讲解、行李托运、标识引导等8个领域,实施入境游全链条便利化“一件事”改革。如行李托运方面,已在杭州开展“轻松游”行李服务试点,为游客提供行李寄存、送件进站(到座)服务。

二是推出面向全球的优质文旅产品。切实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创新入境游特色供给。加快打造面向境外游客的一批“Chinatravel”样板城市、小镇、社区,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景区、度假区,形成独具魅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引导各地推出乡村旅游、非遗展示、沉浸式演艺、休闲体育等时尚产品,不断丰富入境游客多元化、个性化体验。

三是拓展国际传播推广的方法路径。持续提升省域文旅社交媒体账号,用鲜活的国际化表达增进交流。比如,今年初大批外国网友涌入小红书,浙江文旅顺势推出系列美景、非遗、时尚等主题内容,赢得热烈反响。开展各类主题推介,持续引进高品质演出和国际赛事。

四是培育辐射海内外的优势企业。依托一批入境游骨干旅行社,联动对接国际大型旅行商,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来浙观光度假。同时,大力引进一批时尚化、国际范、年轻态的新锐企业或品牌活动,来浙首店、首展、首秀。比如,去年12月香奈儿在杭州西湖边举办全球首发大秀,同时在线观看人数最高时达200多万,让“Hangzhou”国际搜索量同比激增300%。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