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
每日商报讯 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春晚表演,“诗画浙江”文旅惠民卡接入了DeepSeek,科技圈的杭州“六小龙”和文艺文旅产生了交集;浙东运河文化园、良渚文化遗址公园、杭州国家版本馆等重大项目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目的地;1570多名省市县三级选派的文化特派员遍布浙江的田间地头,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在浙江,文化领域正展现出蓬勃的新气象。昨天,浙江举行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持续深化“八项工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有关情况。
基于对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动能、新业态、新需求的分析,浙江将“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作为改革创新举措。
“文化+科技”
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大省优势
建立“平台+高校+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
聚焦“文化+科技”,浙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大省的优势,深化文化和科技融合改革,目前已经有10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字创意智能系统与装备、影视媒体等两家全省重点实验室,两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接下来,浙江将通过“集中精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文化产业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激活文化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让文化为科技创新注入灵魂”等三方面发力进一步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比如,联动相关部门和地方,实施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重大科技专项和历史经典产业科技赋能专项,推进国产大模型自主可控、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国际领先,更好赋能文化应用场景,实现文化与科技的“双向奔赴”;实施科创平台“伙伴计划”,建立“平台+高校+企业(用户)+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大力弘扬科学家和企业家精神,做好对精神要义的诠释、传播和传承等。
“文化+旅游”
重点谋划大运河步道、户外运动目的地等项目
大力发展入境旅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为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提能升级,浙江将持续深化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乡村旅游“五创”机制、文旅运行机制改革,培育新场景新消费新业态等,让“诗和远方”“景和心灵”融为一体。
从项目来看,浙江将重点谋划大运河步道、户外运动目的地等项目,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项目储备库。另外,浙江还将用好文旅领域“两新”政策,重点争取支持文物保护设备、观光旅游设备、演艺设备更新等项目。
与此同时,发展入境旅游,也是当前全省文旅系统的一项重点工作,浙江将实施入境旅游跃升计划,通过打造全链条便利的服务体系、推出面向全球的优质文旅产品、拓展国际传播推广的方法路径、培育辐射海内外的优势企业,努力让入境游客“来得多”“玩得好”,进一步提升“诗画浙江”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文化+民生”
深化文化特派员制度
推进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当前,浙江正在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要求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要富裕,为此,浙江以“文化+民生”为突破口,深化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改革,继续把文化资源的“蛋糕”做大做优,同时进一步精准送达老百姓手中。
浙江将深耕“乡村文化”,在乡村、海岛、山区投放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具体举措如:深化文化特派员制度,常态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创产品培育等惠民服务;推进以文脉厚村、文创富村、文化惠村、文艺塑村、文明润村、人才兴村为内涵的人文乡村建设;擦亮“村晚”“村歌”“村运”“村跑”等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还将采取省市县联建、整合资源等方式,推进浙江音乐厅新馆、浙江美术馆(二期)、浙江人文中心、浙江历史名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近年来新建的杭州国家版本馆、之江文化中心等,在建设和运维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创新,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了‘网红打卡地’。我们将探索打造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效能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