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杭州

浙江加快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作出这些部署,这场发布会干货满满

日期:2025-02-27来源:杭州地铁5号线作者:杭州房价

2月26日,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新闻发布会在杭举行。会上,来自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社科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有关情况。

“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接下来,浙江在持续深化“八项工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方面,又将作出哪些重大部署?

打造“五个新高地”,重大文化项目这样布局

潮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浙江将积极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铸魂传播新高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高地、人文经济新高地、社会文明新高地和国际文化交流新高地”等五个“新高地”。

会上明确,到2035年,浙江要成为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省域典范。

今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红船精神”都迎来20周年重要节点。这些都是浙江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的最大优势和最宝贵财富。为此,“溯源”“铸魂”和“传播”将成为浙江接下来谋划和推进的系列活动的三大关键词。

建设重大项目是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重支撑。在文化遗产保护类,重点是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公园、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在公共文化服务类,重点是浙江音乐厅新馆、浙江美术馆二期等项目;在文旅体融合类,重点是大运河步道、户外运动目的地等项目,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项目储备库。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是文化大省建设的“八项工程”之一。会上表示,浙江将组织推进“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多学科研究以及“中国丝绸艺术大系”编撰出版及后续研究,谋划启动“中国历代书法大系”研究,实现书与画两个“大系”的“双星”闪耀,打造“大系”文化项目标识。继续开展宋韵文化研究计划,发布并实施良渚文化、大运河文化、吴越文化三大专项研究计划。推进阳明文化、和合文化、南孔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等。

“文化+科技”这样推进

春节以来,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春晚表演,“诗画浙江”文旅惠民卡接入了DeepSeek,科技圈的杭州“六小龙”和文艺文旅产生了交集……“文化+科技”展现出众多新气象。

放眼全省,在文化科技领域,浙江已经有10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字创意智能系统与装备、影视媒体等2家全省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020年以来,浙江在文化科技领域部署实施了23项“尖兵”和“领雁”项目,支持企业等攻关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省财政补助近1亿元,带动项目总投入3.8亿元,取得了传媒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创新服务平台等一批赋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赋能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我省计划从增强文化产业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方面集中发力。

潮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浙江将围绕文化的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部署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解决文化科技关键共性难题,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比如,联动相关部门和地方,实施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重大科技专项和历史经典产业科技赋能专项,推进国产大模型自主可控、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国际领先,更好赋能文化应用场景,实现文化与科技的“双向奔赴”。

同时,浙江将实施科创平台“伙伴计划”,建立“平台+高校+企业(用户)+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让教育、科技、人才真正贯通起来,支持科创平台、高校为文化企业提供定制化“研发代工”服务,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开展“驻点式”合作研究,深度参与产品转化与市场拓展。

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优质文化资源

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够不够”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浙江的文化建设从大到强,就是要回应群众新期待、增强文化获得感,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文化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从均等化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到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改革深化,人文乡村建设推进等,“文化+民生”的改革创新举措内涵不断丰富。

浙江将深化文化特派员制度,常态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创产品培育等惠民服务,推进以文脉厚村、文创富村、文化惠村、文艺塑村、文明润村、人才兴村为内涵的人文乡村建设,擦亮“村晚”“村歌”“村运”“村跑”等品牌,深入实施“艺术乡建”等项目,加强山区海岛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通向精神富有的大道上绝不落下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群体。

聚焦解决打通“最后一公里”,迭代提升品质文化生活圈,擦亮新时代“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文化惠民品牌,深化“文艺赋美”工程,创新打造公共文化共同体,让广大百姓都能享受文化建设新成果,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捷的“文化大餐”。

近年来,浙江新建的杭州国家版本馆、之江文化中心等,在创新运维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浙江计划探索打造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广公共文化空间运营“之江模式”,高效能提供优质文化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推进共同富裕精神富有。

推进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让文化说话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

在之江大地,从西湖、大运河到良渚古城遗址,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如何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一直是文化系统相关部门重点思考的问题。

浙江将推进考古“启明星”计划。深化上山、河姆渡、良渚等文明之源大遗址群考古发掘和保护研究,提升西湖、大运河等世界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推进“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形成研究”、“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两项浙江牵头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做好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绍兴稽中遗址等考古研究,推进吴越文化保护利用。

浙江将实施非遗传承薪火行动。浙江是非遗大省,拥有人类非遗、国家级非遗及传承人数量都居全国首位。省文广旅厅将组织实施非遗传承薪火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迭代“非遗双创服务平台+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机制,打响“浙派非遗茶生活”等品牌,推动全省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显著提升,加快建成非遗强省。

浙江将深化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浙江将绘制省域文化基因图谱,聚焦名人故里、浙学书院等8大领域推出一批文化基因激活标志性项目。

此外,浙江还将进一步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进文化出海,办好良渚论坛、丝绸之路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海外巡展等活动,以浙江之窗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