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聪在介绍微纳米技术与生物医疗材料
在中国眼谷,一个博士团队近期正在积极布局纳米技术在眼病上的应用,同时牵头中英国际交流项目,助力眼谷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这个团队的带头人就是中国眼谷温州眼视光国际创新中心生物材料专家、眼谷英国办事处主任王聪博士。
在正月初七召开的“新生代企业家助力建设创新温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春座谈会上,王聪作为青年科学家参会。
“英国有个著名金三角联盟,整合了伦敦、剑桥、牛津三地的高校资源,温州也可以联动杭州、宁波,甚至长三角,整合利用优势资源。”王聪在会上根据亲身体验,建议温州加强与外界的科创资源联动,同时要用好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平台,定期举办海外青年学者交流恳谈会,组建国际合作交流群,提升温州在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用“小技术”撬动“大健康”
从小在北方生活长大的王聪,有着北方人的爽朗和热情。他本科毕业后前往英国留学深造,有着10余年英国学习及工作经历。在英国剑桥和伦敦国王学院的科研经历中,王聪第一次接触到纳米材料,纳米尺度下的材料特性颠覆传统医疗手段,这让他印象深刻。“我相信微观世界可以改变宏观生活。”王聪说,因此,他在博士选专业时,选择了微纳米科学技术。目前他的核心研究方向是微纳米技术与生物医疗材料的交叉创新,特别是纳米针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纳米针有多细?拿人的头发丝比较,约6万根纳米针的直径相加,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因此,我们可以用纳米针做一些基因编辑和药物传递来进行细胞治疗。”王聪说,纳米针可以穿透细胞进行靶向药物递送,特别是对癌细胞的点对点治疗。“纳米针是多孔结构,小分子药物可以载到这个空隙里面,大分子药物则通过电荷方式吸附在纳米针表面,最终能实现90%的转染效率。”
王聪表示,纳米针可用于诸如大泡性表皮松懈证等罕见皮肤病的治疗及用于眼部基因治疗,这让他意识到微纳技术不仅是实验室的突破,更是解决临床痛点的“钥匙”。这种“小技术”撬动“大健康”的可能性,驱动他持续深耕这一领域。
活跃的产业生态有利技术落地
在英国时,王聪就听说了温州的中国眼谷的“大名”。
“温州作为民营经济标杆城市,活跃的产业生态为技术落地提供了独特土壤。更重要的是,温州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视与我‘技术驱动医疗革新’的理念不谋而合。”在王聪看来,温州是眼健康产业创新高地,眼谷的国际化合作网络,以及温州政府对科研的大力支持、对新兴产业的重视,都与他推动纳米技术临床转化的目标高度契合,因此他选择温州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城市。
而且温州通过政企联动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构建创业无忧、创新无忧、生活无忧的“热带雨林式”生态,以务实举措礼遇八方英才。
虽然来温州才半年多,但王聪已感受到高效的政务服务和务实的创新氛围,身边更是有一群敢于突破的同行者。“眼谷的专业性和协作精神让我很有感触,像温州医科大学就非常配合我们的科研项目,积极为我们提供临床资源和实验设施。”王聪说,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源对接也非常到位,“像龙湾区政府非常照顾科研工作者,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对我们的关心无微不至无处不在,这让我们可以沉下心来专心做研究。”
王聪说,他已适应温州的生活,把父母也接到了温州,“接下来打算在温州长期定居。”
以开放思维链接全球资源
说到唯一以非企业家身份参加新春座谈会,王聪认为,这是温州市委市政府在传递一个重要信号: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相融合。“科技创新本质是知识创业。我们被寄望成为‘技术翻译者’,既要用企业家思维判断技术商业化路径,又要以科学家的严谨性把控创新风险。而这对于温州从‘制造名城’向‘智造名城’跃迁也很关键。”
在王聪看来,新生代企业家很多都是高学历、有知识、懂科技的人,应致力成为“技术破壁者”与“生态构建者”。一方面,通过硬科技创新,如纳米医学、智能器械,抢占产业制高点;另一方面,以开放思维链接全球资源,推动温州从区域性中心升级为国际创新节点。“例如,中国眼谷正探索‘以眼健康为入口,辐射大健康产业’的路径,这需要科研工作者与新生代企业家跨界协同,携手共进。”
“近期我们团队正在开发可集成于眼科器械的纳米传感阵列,能够实时监测眼内微环境,为一些眼部疾病提供早期诊断方案。同时与英国合作团队共同推进‘非侵入式基因治疗’项目,未来有望应用于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的治疗。”对于未来,王聪透露,他和眼谷将围绕三个方向发力:一是建立“微纳眼健康技术转化中心”,推动多项专利进入临床试验;二是发起“中英眼健康创新联盟”,依托眼谷英国办事处链接伦敦国王学院、伦敦眼科医院等资源;三是培育交叉学科人才,计划与温州医科大学共建“微纳医学工程”硕士点,打造由科学家、工程师、临床医生组成的复合团队。
“扎根温州,这既是个人科研理想的延续,也是时代赋予的机遇。”对于与温州的缘分,王聪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