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绍兴市大中小学陆续开学,加上初春时节气温变化较大,导致诺如病毒比较活跃。记者从市区几家医院了解到,感染诺如病毒的患者有增多趋势,纷纷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前几天,绍兴文理学院大一新生小陈在宿舍里突然出现发烧、腹泻等症状,他以为吃坏了肚子,就没太在意,结果第二天加重,在同学的陪伴下,他来到绍兴第二医院就诊。该院消化内科主任章文华接诊后,通过检测认为小陈疑似感染了诺如病毒,对症处理后,小陈已无大碍。“最近,接诊了不少感染诺如病毒的年轻患者,20岁上下,问起原因,有的说是夜宵吃了牡蛎,有的怀疑曾经上过的公厕有问题,还有的是家中有人感染后一起中招的。”章文华说。
这段时间在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钟永兴主任的门诊,也遇到不少感染诺如病毒的小患者。5岁小女孩晶晶(化名)前来就诊时,整个人耷拉着脑袋。一天吐了四五次,还拉了5次肚子,体温37.8℃……结合临床表现,钟永兴判断她的情况疑似诺如病毒感染。家长回忆说,孩子去了商场儿童乐园玩耍,之后开始发病。“诺如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从最近的门诊情况看,大多是轻症,家长不必恐慌。”钟永兴表示。
记者了解到,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我国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疫情监测数据显示,近期,全国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呈上升趋势,学校和托幼机构由于人员密集、环境密闭,是疫情容易发生和传播的高风险场所。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全人群普遍易感,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绍兴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马岩介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是自限性疾病,多数症状较轻,不需要特殊治疗,休息2到3天可以康复。但对于婴幼儿、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出现频繁呕吐或腹泻,甚至脱水等严重症状的,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学校、托幼机构是防控诺如病毒的重要场所。马岩表示,此前国家疾控局曾发布相关“指南”,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让师生和家长了解诺如病毒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措施;保持良好手卫生习惯是预防的最有效措施,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饭前便后、活动前后规范洗手;做好环境清洁与消毒;严格校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做好病例早期识别与隔离,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对患者进行隔离,对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进行规范消毒处理。
“对于诺如病毒感染的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方可复课。”马岩提醒,由于没有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疫苗,因此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比如: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牡蛎和其他贝类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若有学生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不得带病上岗(课),必要时前往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