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在北仑区霞浦街道凤凰社区长江新花园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志愿者为工友免费理发。记者陈烨通讯员王池颖张筱琳苏辉
昨天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民谚有云“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尤其是家里有宝宝的,更要在这一天“剃喜头”,祈愿宝宝健康成长,充满活力。
在“龙抬头”的大日子里,除了剃头,还有啥?
从天象看,“龙抬头”指的其实是星象的变化。
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
“二十八宿”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其中,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龙形星象,被称为东方苍龙。另外“三象”分别是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
农历二月初二晚上,东方苍龙开始从东方露头,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小时后,寓意龙的咽喉的亢宿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代表龙爪的氐宿出现……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
从气象看,“抬头”的还有气温和雨水。
在蛰伏了一个冬季后,随着天气渐暖,春归大地,世间万物开始苏醒,恢复活力。和“龙”一起抬头的,还有民间传说中的“小龙”——蛇。
春耕也即将全面展开,正所谓“春天多锄一遍,秋天多打一面”。农人在开始春耕前,还会举行祭祀仪式,希望借助龙的力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像民谚说的“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承载了满满的对丰收和富饶的期盼。
从物候看,休眠了一冬的花也纷纷“抬头”。
民间流传,农历二月初二是“百花娘子”的生日,百花竞放。明末清初甬上学者高宇泰所撰的《敬止录》中说宁波风俗,“(农历)二月初二,俗谓之百花娘子生日”;同样的提法也出现在《象山县志》中,“(农历)二月初二为花朝”。
不过,关于“百花娘子”的生日,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说法。民国《鄞县通志》记载“百花娘子”的生日是在农历二月十二。明末余姚人朱舜水的《朱氏谈绮》却说:“花朝,(农历)二月十五”;张延章在《鄞城十二个月竹枝词》也说:“二月百花生日临,妇女十四作停针”,若“十四作停针”,那么“百花娘子”的生日应该就是农历二月十五。
从习俗看,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也跟着“抬头”。
这一天,人们习惯“菜羹菜饭煮露天”,就像《象山县志》上说的:“妇女集资煮天外饭,杂以菜食之。谓令人聪慧”;《鄞城十二个月竹枝词》中也有“闺女露天烧点心”的说法。
在民间,这一习俗也被称为“吃露天米饭”。据说,饭烧开锅后,要先取米饭抛撒到空旷的地方喂给鸟雀,好让鸟雀捎信给“百花娘子”,祈求灵聪。
按旧俗,少女们还会用绸缎、丝线、棉花缝做“百花娘子”小布人,以祈求聪慧美貌;妇女们则会停针绣,将绣花绷子供于桌上,举烛焚香膜拜。
《清嘉录》中也曾提到有“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的习俗,谓之“赏红”。
除此之外,宁波各地在农历二月初二还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游龙潭、观龙俗、祭龙祖、赛龙舟、摸龙头等特色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传承和弘扬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宁波晚报记者 石承承 崔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