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0时起,未来4个月,浙江八大水系进入全面禁渔期,其中温州的瓯江、鳌江、飞云江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将全面禁止捕捞作业,直至6月30日24时。
2月28日晚,禁渔前夜,温州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的执法队员整装待发,穿戴好救生衣、抖擞精神,驾驶着渔政执法船,从温丽交界出发,一路向瓯江下游巡航执法。今年,温州市联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丽水市农业农村局、青田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首年同频开展八大流域禁渔执法“零点行动”,跨层级、跨地域出动4艘执法船艇,打响今年八大流域禁渔执法监管“第一枪”。执法队员沿河岸仔细观察江面有无非法捕鱼船舶和工具,并通过江巡和陆巡相结合的方式,提醒渔民及时靠岸、平安归港。

昨天上午,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鹿城区公安分局临江派出所等单位在瓯江路渔政码头集结,中国渔政33026等8艘执法船艇分组列队、鸣笛启航,接续开展禁渔期联合执法巡航行动,对沿途港口、码头、岙口等渔船集中停泊点进行巡查。

全域联动
守护鱼类“产房”
阳春三月,江水回暖,正是鲫鱼、刀鲚、凤鲚、香鱼等鱼类产卵繁育的季节。据了解,每年3月,大量刀鲚(俗称“刀鱼”)和凤鲚(俗称“凤尾鱼”)会在瓯江流域洄游产卵。去年8月,市农业农村局曾在鹿城区七都岛放流了2万尾刀鲚。然而,凤鲚目前尚未实现大规模人工繁育,仍依赖野生种群。
2022年起,浙江八大流域实行统一禁渔,禁止除娱乐性垂钓外的所有作业方式。2023年,为整合瓯江380余公里全流域治理力量,我市永嘉、鹿城与丽水青田、莲都、景宁共同签订《瓯江流域渔业执法协作备忘录》,“两市五地”实现瓯江流域渔业执法信息的互通共享。通过联合执法和联动查办,联手应对跨界渔船违规作业、涉渔“三无”船舶等问题。

在跨市协作基础上,市域内鹿城、永嘉、龙湾建立瓯江联合巡查机制,平阳、龙港建立鳌江联合巡查机制,瑞安、文成、泰顺建立飞云江联合巡查机制,苍南、乐清等地加强对辖区内各支流禁渔水域日常巡查,推动生态保护从“一域管理”向“全域协同”跃升。
科技巡江
生态警务“亮剑”
在瓯江路渔政码头,设立着一间“渔政+生态警务”工作站,通过渔政、公安密切协作,发挥着普法宣教、成果展示、行刑衔接等方面作用。像这样的“渔政+生态警务”工作站,已在我市三垟湿地、珊溪水库、瓯江路渔政码头等点位布局落地,后续还将增加至13个点位。通过强化执法力量下沉充实基层,进一步提升执法响应效率。
与此同时,“电子巡江”、无人机、电子眼等数字化手段也在持续赋能禁渔精细化管理,禁渔期间的电鱼毒鱼等破坏鱼类资源和生态环境行为纳入“基层网格准入事项清单”,借力“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共同提升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现率、查处率,以最大力度守牢禁渔防线。
禁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将会同有关单位利用渔船回港、渔民上岸“窗口期”,帮助渔民共同做好船舶检验、设施检修等工作,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渔民教育培训,实现渔船本质安全、渔民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水平“双提升”。
原标题:浙江八大水系禁渔,温州“零点行动”护鱼“产房”
记者潘圆通讯员何正一摄影蒋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