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海关关员赴企业现场开展贸易调查。张长松摄
甬派客户端记者孙佳丽通讯员贺琼寅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作为国际贸易重要主体的外贸企业,同样需要警惕一种特殊的“消费陷阱”——假冒海关稽查人员诈骗。
海关稽查是维护进出口秩序、保障国家税收的重要工作。不法分子却妄图假冒海关稽查人员行骗,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假冒海关稽查人员的常见套路有哪些?这份企业防范假冒海关稽查人员诈骗指南请查收。
识破“李鬼”,常见诈骗套路包括——
突击上门施压型:假冒人员身着仿制海关制服,携带伪造证件突然造访企业,声称接到“举报”或“系统预警”,要求立即配合稽查。通过制造紧张氛围,迫使企业人员在慌乱中交出账册、支付罚款。
文书伪造恐吓型:利用PS技术制作海关红头文件、伪造海关《稽查通知书》,通过电话或邮件要求企业缴纳“保证金”“滞纳金”等,威胁“不配合将移送司法机关”。某外贸企业曾因轻信此类伪造文书,两天内被诈骗28万元。
“内外勾结”渗透型:有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企业进出口信息,谎称“内部渠道可疏通关系”,以帮助“摆平海关问题”为由索要好处费,实则与海关部门无任何关联。

宁波海关所属梅山海关关员对即将出口的新能源汽车进行监管。应俊摄
遇到这些套路,可以如何“望闻问切”,拆穿伪装?
望,即观其行、察其证。
真正的海关稽查人员着装规范,制服细节严谨,肩章、胸牌号等清晰准确,不会出现模糊、错误或做工粗糙的情况。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稽查条例》规定,海关稽查人员执行公务时不得少于2人,且会主动出示海关总署统一制发的海关稽查证。证件上的照片、姓名、编号等信息与本人相符,可拨打12360海关服务热线进行验证。
闻,即听其言、辨真假。
真正的海关稽查人员会清晰告知稽查依据、目的以及企业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假冒者可能会以各种紧急情况为由,催促企业尽快配合转账、提供商业机密等,不给企业思考和核实的时间。
海关稽查不收取任何费用,所有税款、罚款均通过银行对公账户缴纳。若遇现场索要现金、“扫码支付”等情况,应立即报警。
问,即寻根究底、探虚实。
企业不妨主动提问来试探对方,可以询问本次稽查所涉及的具体法律条款,或者要求对方提供书面稽查通知书。
真正的稽查人员能够准确作答,并按规定提供相应文书。如果对方支支吾吾、无法提供合理答复,或者拒绝提供书面文件,那就很可能是假冒的。
切,即多方核实、定真伪。
企业可以拨打《稽查通知书》上所属海关的官方联系电话,向海关工作人员核实是否有针对本企业的稽查任务以及稽查人员信息。通过多渠道核实,就能准确判断对方身份的真伪。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企业遭遇诈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部门固定证据。
宁波海关呼吁广大企业提升法律意识、维护自身权益。有任何执法疑问,请拨打12360服务热线,或者登入“中国海关总署官网”求证。遭遇诈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