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摄野樱花最好是在逆光条件下,才能出彩。林海伦摄
3月5日惊蛰,四明山里的野樱花已经被“惊醒”。
想要邂逅盛开的野樱花,讲的是缘分。它们有时抢在2月上旬开花,有时拖到3月上旬才绽放。想要一睹芳容,就得一步一步走进山里去。好在,野樱花在高山落叶林中属于优势树种,尤其是临近开花季,繁花满枝盛开,远远就能看到。
1
回暖打乱了开花植物的节奏
野樱花是先花后叶的树种,与梅花相似。不同的是,梅花没有花梗,野樱花有细长的花梗,“牵”住下垂的花朵。这也是野樱花和梅花显著的区别。
四明山上野樱花的品种有很多,目前盛开的是迎春樱,接下来浙闽樱和大叶早樱也会陆续登场,之后还会有山樱花“接力”。
野樱花作为早春开花植物,对天气尤其是气温变化极为敏感。早在2月下旬,就已经有几棵“急性子”的野樱花花开半树,结果受突如其来风雪的影响,导致部分已萌动花芽受冻滞育;进入3月,暖湿气流强势反扑,气温“奔三”,一下从寒冬穿越到初夏,野樱花受此影响,“爆发式”开花。
植物开花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有效积温、平均气温、日温差、光照、降水等,其中,有效积温反映的是生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需求,是触发开花的关键信号。
植物不语,却能敏锐感知气温急剧下降还是迅速上升,并做出“春天尚未到来,需继续等待”或“春天已至,可以开花”的判断。然而,由于冬春交替之际气温变化频繁,植物所接收到的开花“信号”,也存在出现偏差的可能性。
不仅是野樱花,3月初的回暖,也打乱了其他开花植物的节奏。原先玉兰的花苞还在慢慢孕育膨大,结果一下被催熟绽放;宫粉梅的花期却被大大压缩,在明媚的阳光下平添几分落英缤纷的伤感,主要因为梅花更偏爱冷凉的气候条件,过高的温度反而对其开花不利。
2
天气的无常提升了动植物“气候韧性”
同样被气温的骤升骤降弄得“晕头转向”的,还有各类昆虫。
受前期气温陡然升高影响,白蚁早早离开巢穴,外出活动;菜粉蝶在早早绽放的菜花周边四处飞舞、追逐嬉戏;黄钩蛱蝶在温暖阳光的映照下翩翩起舞,身姿格外耀眼;就连水中的鸭子也变得异常活跃……然而,它们或许都未曾料到,在大幅回暖之后,紧随而来的竟是大幅度降温。
表面上是春暖花开,万物活跃的景象,实际上却是环境胁迫引发的波动反应。气温的剧烈波动打乱了动物原本的生物钟和行为模式,使其在不恰当的时间过早活跃,而后续的降温很可能给它们的生存带来诸多挑战。
尽管早春天气“变幻莫测”给植物、动物带来不少挑战,但物种在进化中形成的适应性机制也提升它们的“气候韧性”,尤其是那些具备遗传与环境适应优势物种更具竞争力,得以不断调整状态,努力适应天气的无常。
以早开的迎春樱居群为例,其花期总是比其他地方提早一周左右。这一方面源于它身为早熟品种的“先天优势”;另一方面,它所生长的小环境相对温暖,仿佛被大自然特意眷顾。在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迎春樱居群才得以在百花中“一马当先”,早早绽放出娇美的花朵,成为春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通讯员林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