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的味道”集市。
新培育52家市级“巾帼共富工坊”、12家省级“巾帼共富工坊”,全市329家“巾帼共富工坊”带动9000余人就业;新建“妈妈的味道”品牌集合店20家、巧手工作坊100家,不断扩大“妈妈的味道”品牌影响力;举办各类赋能培训班900余场,惠及2.6万余人次……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上,我市女性发挥着重要的“半边天”作用。
在第115个“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记者将镜头聚焦于共富路上的“她力量”。

李月芹在参加公益活动。
A
李月芹:
“卡嫂共富工坊”的带头人
在北仑区芦江工业社区集运基地停车场旁坐落着一幢宿舍楼,内有808套司机公寓房,为基地内的集装箱卡车司机及家属2500余人提供各种生活配套服务。在这个大家庭中,聚集着近200名卡嫂,她们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清晨6点,晨光还未完全洒满北仑集运基地,李月芹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为即将出车的丈夫麻利地准备好早餐,目送他离开,收拾片刻后,又转身走向宿舍楼下用集装箱改造而成的“卡嫂共富工坊”。在工坊门口,几名已在等候的卡嫂见到李月芹,笑着打招呼:“李姐,早!”
2021年,李月芹退休后,随丈夫从北京朝阳来到北仑集运基地。初来乍到的她发现这里聚集着来自山东、安徽、辽宁等全国各地的卡嫂,她们大多像她一样,跟随丈夫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白天,丈夫出车,留下卡嫂独自在家,生活单调而枯燥。
闲不下来的李月芹开始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在集运基地假日学校的卡卡绘画班、娃娃阅读班,她担任孩子们的班主任,精心安排每个月的活动和课程;她主动参与“红蚂蚁”志愿服务活动,为集体贡献一份力量……渐渐地,李月芹成了大家心目中热心肠的“李姐”。
2023年3月,芦江工业社区在集卡司机需求调查中,发现许多司机家属希望有一份灵活的零工,随即组织召开了一场“卡嫂共富工坊”的碰头会。李月芹召集了许多有此类需求的卡嫂,并自然而然地成了工坊的带头人。在她的宣传和带动下,“卡嫂共富工坊”目前已拥有11名员工。卡嫂不但在这里交上朋友,还有了工作和收入。
“工坊主要承接企业的来料加工订单,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多劳多得,时间上没有太多限制,也不影响照顾家庭。大伙儿聚在一起吧,还能唠唠家常。”李月芹说。
作为共富工坊的带头人,李月芹时常需要处理很多事务:收货、记账、排班、管理、组织活动、给“卡娃”上课……事情多了,总会有疲惫的时候。每当这时,她总会想起卡嫂们充满感激的笑容、“卡娃”们真诚期盼的目光。
来自山东的卡嫂小李说“李姐就像我们的主心骨,有她在,我们就不觉得孤单”;安徽的卡嫂王大姐感慨“在这里,我们不仅能赚钱,还能交到朋友,找到了家的感觉”;“卡娃”们指着李月芹骄傲地说“这是我们老师”……
当忙完一天的工作后,李月芹站在工坊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卡哥卡嫂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时,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满足……在这片异乡的土地上,李月芹用爱心和行动,点亮了无数卡嫂的生活,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

迟婷婷在她的摊位上。
B
迟婷婷:
中式面点文化的传承人
前几日,在江北鞍山村“妈妈的味道”集市上,“馒有趣”主理人迟婷婷的展位前排起了长队。展位上陈列着熊猫造型的青团、玫瑰花形状的馒头、小刺猬造型的酥点……这些造型百变、可爱有趣的创意中式面点,都出自迟婷婷之手。
出于对面点制作的热爱,2017年,迟婷婷毅然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中式面点的研发与推广。“中式面点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迟婷婷说。从最初简单的造型改良,到后来将中式面点变成一件件艺术品,她不断突破传统,让中式面点焕发新的生机。
从私房到工作室,再到线下门店,这是迟婷婷的创业路径,也是她的产品被更多人看见和认可的过程。“创业初期是一段比较艰难的时期。”迟婷婷回忆道,最初,她的面点只能卖给同事、朋友等;后来,她的面点逐渐“出圈”至社区、街道,并大受追捧;再后来“馒有趣”走向全市,微信朋友圈里的顾客来自五湖四海。
交谈中,迟婷婷多次提到“妈妈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我认识了更多的人,也有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同时,我们的产品也能够被更多的人关注到。”迟婷婷说。
受益于“妈妈的味道”,迟婷婷也回馈于“妈妈的味道”。这几年,她以全职宝妈为主要对象,在线上线下开展中式面点、酥点的理论和实操培训,带动妇女就业创业。通过微信、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她的免费教学视频帮助了众多全职妈妈,甚至有人从零开始学习,最终开出了自己的面点工作室。
迟婷婷记得刚开始教学时,有一名宝妈总是大半夜发来信息,向她请教,这让她感到困惑。后来她了解到,这名妈妈只有等孩子睡觉之后,才有时间学习面点制作知识。这深深触动了迟婷婷,让她更加坚定了帮助更多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决心。
在她的工作室里,还有一名来自安徽的宝妈,名叫张雅致。她在跟随迟婷婷学习后,不仅掌握了面点制作技艺,还学会了店铺管理。如今的她不仅在宁波扎根安顿下来,工作之余还能照顾家庭。“在这里工作四五年了,时间相对自由,既能学到手艺,还能照顾孩子。”张雅致笑着说。
这样的例子在迟婷婷的学员中还有很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女性找到自信,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迟婷婷说,今年,她计划在线上推出更多的公益课程,让更多的全职妈妈能够居家就业,实现经济独立。

黄亚君在作分享发言。
C
黄亚君:
点亮宝妈生活的有心人
“有这么一群人,她们全力托举着孩子的成长、家庭的稳定,个人却被算法、环境、心理压力等困在一隅之地,我们把她们称为‘全职妈妈’……”前日上午,在余姚市“三八”妇女节纪念大会上,宁波市三八红旗手、余姚市巾帼家服创业孵化中心负责人黄亚君所作的分享发言引起了全场共鸣。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机构发布的《全职妈妈群体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全职妈妈中75.5%的人学历在大学本科及以上,有50.4%的全职妈妈希望获得再就业机会。“余姚的全职妈妈情况与报告中描述的大体相似。”黄亚君说。正是基于这一现状,2023年,她推出了“全职妈妈赋能再就业项目”,凭借自己的非遗掐丝珐琅技艺,为全职妈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黄亚君深知全职妈妈需要灵活的工作方式,于是为她们“量体裁衣”,推出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非遗掐丝珐琅公益课程。这一课程不仅满足了全职妈妈对增加经济收入的需求,还为她们提供了个人发展的平台。
随着越来越多的全职妈妈加入,黄亚君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便开始探索建立“一带多”的成长路径。她决定分三步走:先按个人技能高低形成制作人才梯队,再从高阶人才中挑选“领头雁”,最后让“领头雁”辐射带动更多妇女参与。
走进黄亚君的“搭把手”共富工坊,记者看到几名全职妈妈正在专注地制作掐丝珐琅作品。金丝在她们手中游走,彩砂在指尖流淌,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逐渐成型。“以前总觉得生活被孩子和家务填满,现在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作为“领头雁”之一的全职妈妈倪伟军感慨道。
为了进一步拓宽全职妈妈的就业渠道,黄亚君还积极开拓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销售模式。在线上,她挑选有直播电商经验或有直播能力的全职妈妈,培养她们成为直播电商达人;在线下,她将产品铺入旅游景点、民宿酒店及“三关六码头”的各大门店、新华书店。此外,她还开发了融合阳明文化与河姆渡文旅资源的掐丝珐琅手工课程和亲子体验活动,让非遗技艺走进更多家庭。
“到目前为止,已有30余名全职妈妈通过这些项目实现再就业,订单量超过100单,售出成品1050件,家庭年增收共计超过50万元。”黄亚君说。
女性的每一双手都能创造价值,每一份热爱都值得被点亮。从一个人到一群人,黄亚君带领越来越多的全职妈妈找到了自我价值,用双手编织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伍慧 通讯员 黄小芸 市妇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