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给孩子买面包当早餐,新规实施后,市场上的面包、糕点真的安全吗?”随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4)正式施行,不少市民向记者求证,希望通过检测解开疑虑。
记者了解到,新版国标明确将脱氢乙酸钠从淀粉制品、面包、糕点等7类食品中移除,并对腌渍蔬菜中的使用量进行了大幅下调。那么,温州市场上的面包、糕点能放心食用吗?
带着市民的疑问,记者收集了4份本地品牌面包、糕点,采用“盲盒”送检的方式,送往市质量技术检测科学研究院进行专业检测。
“盲盒”准备 >>>
盲选4份面包糕点,编号1至4送检
在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拆开编号1—4的样品,所有品牌信息均被遮挡,确保检测的公正性。
样品1:红豆餐包(提供人:苏女士)
样品2:瑞士卷(提供人:刘先生)
样品3:玛德琳蛋糕(提供人:郑先生)
样品4:牛奶卷(提供人:张女士)

这些样品均来自线下门店,涵盖市民日常购买率较高的品类。它们是否含有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是否存在微生物超标情况?检测结果即将揭晓。
开“盲盒”>>>
直击实验现场,4件样品均合格
本次实验重点检测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指标。
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检测环节,日化产品检测中心检测员李紫艳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称取2—5g样品,放入离心管后加入提取液进行超声提取。随后,她将样品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加入正己烷去除样液中的油脂,减少油脂对样液进行色谱分析时的出峰干扰。

经过高速离心让样液固液分离后,取样品的上清液,经过滤膜过滤,最后送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检测结果显示,4份样品均未检出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符合新版国标要求。
此外,针对市民关注的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对样品1(红豆餐包)和样品4(牛奶卷)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测试。

检测员按照各个项目标准进行样品处理、稀释、接种、培养、菌落计数、确证等步骤,观察样品中微生物情况。
检测结果显示,两款样品的微生物指标均未超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专家“上线”>>>
选购面包糕点,牢记“两看”
脱氢乙酸钠为何被禁用?日化产品检测中心食品高级工程师项林敏解释道,脱氢乙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防腐剂,被广泛应用于面包、糕点等烘焙食品,以延长保质期。
但研究表明,该成分在一定剂量下长期摄入可能存在健康风险,随着国人饮食习惯的改变,面包、糕点等食品摄入量增加,国家出于对国人健康慎重考虑,对脱氢乙酸钠的使用范围和用量进行调整。根据新版国标要求,2月8日后生产的面包、糕点若仍添加该成分,将被视为违规。
那么,市民在日常选购面包、糕点时该如何把关?在此,项林敏给出“两看”建议——
1、看配料表。如果2月8日后生产的面包、糕点仍含有脱氢乙酸或其钠盐,说明不符合国家标准,建议不要购买。
2、看包装。挑选时,确保包装密封完好,避免购买外包装破损或漏气的产品,以防微生物污染。
原标题:新版食品安全标准“落地”,温州面包糕点经得住考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