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晓萱与队友们合影
在日前举办的亚洲力量举锦标赛现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的博士生郑晓萱以总成绩430公斤打破国家纪录,取得亚锦赛级别季军,并成功拿到2025年世界运动会入场券。
你可能想象不到,这位来自宁波象山的姑娘,体重只有60公斤。
再站起来:
从失控体重到结缘力量举
出生于象山县西周镇的郑晓萱,从西周小学、宁波滨海学校一路以优异成绩考入象山中学。2020年的夏天,郑晓萱从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保研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博连读。因生活作息与饮食习惯不规律,体重在几个月内飙升近20斤。

▲郑晓萱与男友(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后来她进入学校健身中心锻炼,在这里结识了比自己高一届的中国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易若龙。
因为拥有共同的爱好——撸铁,两人很快发展为情侣。后来,考上力量举教练的男友发现郑晓萱有成为“运动员”的天赋,于是她在2023年8月正式开启力量举专业训练。
破茧之路:
科研式思维指导训练
研究表明,长期冲击接近极限的“次极限重量”(如最大重量的85%-95%)能更安全高效提升力量。郑晓萱据此建立动态数据库,通过日常训练收集发力模式、疲劳恢复等数据,推演真实实力曲线,最终在比赛日精准冲击极限重量。
她将备赛期划分为若干“实验板块”,每个板块聚焦不同目标:前期侧重技术打磨与疲劳消除,后期尝试突破训练强度、频率、容量作为“实验变量”,通过周期内数据对比不断优化方案。

这种“受试者思维”让其训练效率倍增。2024年5月,厦门国际力量举海峡两岸邀请赛上,首次参加高水平赛事的郑晓萱以深蹲170.5公斤、总成绩400.5公斤两破全国纪录。
2024年12月的亚锦赛上,郑晓萱在深蹲环节以175公斤刷新全国纪录并摘得银牌。卧推项目以95公斤达国家纪录标准线,收获铜牌。硬拉160公斤,将总成绩锁定在430公斤,为中国队赢得该级别季军。
“科研教会我,胜利不是赌运气,而是把变量控制到最小。”郑晓萱总结道。
心火不熄:
用“不被定义”书写未来
赛场上的锋芒背后,郑晓萱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超快与非线性光谱实验室的博士生,“科研是主战场,力量举是让我保持专注的能量源”。

▲郑晓萱的手。
她在博士生期间,以平均90分以上的成绩完成课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emicalScience》发表两篇论文。

▲小学时候在田径队的郑晓萱(左一)
如今,郑晓萱已成为中国力量举领域的新锐代表,她的训练视频在社交媒体获赞超百万,网友称其“颠覆了对女博士的刻板印象”。而对于2025年世界运动会,她保持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理性:“目前以力量储备为主,毕竟博士论文才是今年的攻坚战。”
谈及未来规划,郑晓萱的答案依然跨界:“想去企业做研发工程师,同时保持力量举爱好。”在她看来,人生的精彩正在于“不被定义”。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