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专家查看水产养殖情况。(伍慧摄)
“多亏了郑老师,现在我们的鲈鱼长势可好嘞!”前天上午,象山黄避岙乡高泥村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网箱养殖基地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养殖户挥着手,大声地和他打招呼。
养殖户口中的“郑老师”,是宁波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象山分会会长、高泥村养殖户首批结对的退休养殖专家之一——郑岳夫。郑岳夫曾是象山水产养殖系统的主要技术骨干,退休后长期奔走在渔业生产一线,开展公益培训和指导。
在当天的“银龄行动”进高泥志愿服务活动现场,郑岳夫等老专家正式与高泥村结对,为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对于高泥村农户增收致富至关重要。目前,高泥村超过60%的村民从事网箱养殖,养殖面积有3000余亩,网箱3000多个,平均每户拥有12个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和鲈鱼远销韩国、日本等地,养殖年产值达1.4亿元,黄鱼年产值约1亿元,平均每户年收入超3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0万元。
“面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水产养殖如何提质增效?如何开辟顺畅的营销渠道?水产养殖产业如何转型升级?这些都是摆在高泥村面前的现实问题。”高泥村党支部书记朱中华说。
为此,象山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宁波市银辉志愿者联合会象山分会联合发起了“银龄行动”,邀请“银龄专家”参与乡村振兴,释放“银色人才”资源红利。同时,根据擅长领域,一对一安排专家结对帮扶村庄,为产业发展理思路、提建议、强对策,为促进共同富裕贡献“银发力量”。
“‘银龄专家’的到来,不仅为高泥村带来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我们将在‘银龄行动’赋能社会治理、法律维权、科教兴国、红色传承、互助养老等方面,广泛开展送知识、送技能、送健康、送文化等服务,为象山‘向上攀高超千亿,向海图强创未来’贡献‘银发力量’。”象山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象山县银辉志愿者有2000余人,共有34个志愿服务组织,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400余场次。(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 记者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