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杨思敏通讯员郑光燕
走进历史古迹,感受千年文脉源远流长;打卡博物馆,穿梭古今之间探索未知;步入乡村田野,在贴近自然中体验农事乐趣;跟随非遗传承人,体验悠久的文化传承……近年来,“博物馆热”从城市延伸到乡间,众多学子走出书斋,在行万里路中开拓眼界,在学以致用中收获进取。上周末,记者就在位于大佳何的行舟致远海事博物馆邂逅了一群充满求知欲的孩子。
“古老的船长什么样?怎样在海上航行?都去过什么地方”“想不到以前也有如此壮观的大船”……在参观过程中,孩子们被古老的船模和船舶工具吸引,他们好奇地观察着船的构造,细心聆听讲解员讲述关于古船的故事,通过实地参观,亲身感知和操作,直观地了解古船的结构、材料、制造工艺以及它们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据了解,行舟致远海事博物馆由闲置厂房改造而成,馆内常设“行舟致远——舟船文化展”主题陈列,展出实船加船模500多艘,涵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早期典型舟船,是集中展示宁海当地以及浙东地区海洋传统文化的博物馆。
正衣冠、拜先生、习礼仪、诵经典、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启蒙开笔……近日,方孝孺纪念馆人头攒动,来研学的小朋友络绎不绝,馆内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一到周末来的人比较多,很多是家长、老师带着孩子过来的,去年以来,已经有超3000人次来参观。”方孝孺纪念馆负责人王仁高说。
方孝孺纪念馆位于大佳何镇溪下王村,占地10余亩,以打造国学文化示范基地为目标,主馆内详尽地展示了方孝孺的主要生平事迹、文学造诣、思想成就和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副馆设置了正学书院、乡贤馆、临时展厅等功能区块,是宁海“乡根探寻”研学路线的重要节点,举办过读书节、“正以育人学以修身”方孝孺研学活动、劳模工匠“三个万”城市内核大讨论、党日主题活动等。
步入方孝孺纪念馆,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在讲解员的生动解说下,孩子们了解到方孝孺刚正不阿的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触动了孩子们,让他们对忠诚、正义和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参观过程中,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讲解,不时地提出问题,与讲解员积极互动。
“带孩子们来玩,既可以感受历史底蕴,又能在乡间呼吸新鲜空气,还有教育意义,一举多得。”方孝孺中学教师陈怡说。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和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乡村博物馆逐渐成为游客们争相打卡的新兴旅游目的地。这些博物馆不仅保留了乡村的历史记忆,还通过独具特色的展陈设计和互动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访。在大佳何辖区内,方孝孺纪念馆、江南民间艺术馆、行舟致远海事博物馆等主题鲜明、展品丰富的一批乡村博物馆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参观热潮。2024年,该镇范围内的博物馆共有超5000人次进场参观。
“有别于大众对博物馆高大上的印象,我们乡间的博物馆,既有农耕文明、乡村记忆和民俗风情,还有非遗技艺、科普教育、书画艺术展示,各具特色的主题展览体现了原生态的乡村人文魅力,成为当地乡村历史和文化的绝佳展示平台。乡村博物馆的发展也为大佳何打造‘读万卷书’核心地、建设‘正学创新之城’先行区作出贡献。”大佳何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