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三年野外调查,安吉交出惊艳植物“家底”
杭州日报讯 1957年在西湖边惊鸿一瞥后,它再无踪迹。直到60多年后,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安吉,它被发现生长于一条小溪边,惊艳了整个植物学界。
它就是被列入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脉叶翅棱芹,别名“凤尾参”。
脉叶翅棱芹的重现,是为期三年的“安吉县野生植物资源本底调查”中的一个重大成果。本次调查由安吉县林业局联手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开展,是全省首个县级野生植物资源本底调查。目前,通过该调查总结的县域本底调查的方法、要求等,已形成了标准草案,正在申报浙江省地方标准,未来有望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小溪边发现的脉叶翅棱芹约50株,长势良好
脉叶翅棱芹属伞形科植物,叶形颇像水芹菜,但更为稀疏,且有着好看的白色伞状花序。许多我们熟知的香料和草药如茴香和柴胡就属于这一科。1957年,植物学家在杭州西湖边首次发现了脉叶翅棱芹,当时采集了一份标本,一直留存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内。
谁承想,此后长达60多年的时间里,凤尾参好像在浙江这片土地上销声匿迹了。1997—2003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期间,脉叶翅棱芹被浙江省列为全省77个调查物种之一,但并未在杭州西湖边发现。2012年它被列入了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12—2018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期间,专家再次到脉叶翅棱芹原分布区寻找,但奇迹并没有发生。脉叶翅棱芹就这样在浙江植物界被判了“死刑”,认为已在野外灭绝。
“当时调查人员说在一条小溪边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植物,但无法确认是什么。好在负责调查的专家知识储备丰富,判断说像脉叶翅棱芹,但毕竟半个世纪以上没人见过,一时也不敢确认。”安吉县林业局自然资源保护中心副主任何莹谈起此次发现依旧目露欣喜,“经过查询资料和反复对比,最终确认脉叶翅棱芹在安吉重现。”
脉叶翅棱芹在我国仅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局部区域。此次在安吉发现的脉叶翅棱芹,数量约50株,生长良好,令植物专家们十分欣喜。
“鉴于其生存环境较为脆弱,易被人为干扰和破坏,我们同步开展了紧急抢救性保护和人工繁育,可以说脉叶翅棱芹目前在安吉已经育种和保护成功。”何莹说。
调查惊喜不断,珍稀濒危植物众多
犹如脉叶翅棱芹那样的“惊喜”,在绿水青山的安吉不止一处。比如极小种群珍稀濒危物种象鼻兰,因花蕊柱细长带有钩头,颇似象鼻而得名,是我国少数没有流失到国外的珍贵兰科种质资源之一。
“象鼻兰的发现纯属偶然。当时是因为天荒坪的一棵千年银杏树得病了,我们是去救治银杏树的。没有想到,爬上树后发现接近树顶部的枝干上附生了大量的象鼻兰。那个场面太让人惊喜了!”何莹说,有了这次经验后,他们特别留意古银杏树。果然,此后他们又在多棵古银杏上发现象鼻兰,共计800余株。由于象鼻兰喜阴,植株形体很小,而古银杏树又格外高大,所以“躲藏”在古银杏树干深处的象鼻兰很难被发现。“为此我们不知道用望远镜仰望了多少棵古银杏树。”何莹笑着说。
尽管安吉不是象鼻兰在浙江的首次发现地,但能在野外找到如此规模的种群,还是令调查队兴奋了很久。
还有多枝霉草,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评估为濒危(EN)等级。多枝霉草是一种腐生植物,近些年虽偶有记录,但在中国依然是极珍稀的植物。多枝霉草在安吉的发现也如惊鸿照影。“只发现了1株。”何莹说,“只有几厘米高,通体紫红色,看上去犹如顶着一个个紫红色浆果,在阳光下有种玉的质感,非常美丽。”
据何莹介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安吉县珍稀濒危植物众多,拥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中华水韭、银杏、南方红豆杉、银缕梅、象鼻兰、大黄花虾脊兰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金钱松、榧树、鹅掌楸、夏蜡梅、连香树、黄山梅、天目贝母等41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9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为受威胁等级(易危及以上)的野生植物57种,其中极危(CR)2种、濒危(EN)18种、易危(VU)36种。
发现2个新物种,首次全面调查苔藓植物
此次调查最突出的成绩之一是发现了2个新物种。一是龙王山铁线莲,被发现于安吉龙王山。铁线莲属的植物以花朵美丽著称,新发现的这种铁线莲花期7—8月,花朵直径2—3cm,浅紫色,花萼下部呈钟状,顶端微反卷,犹如浅紫色的迷你小铃铛。
还有一个新物种——浙江小曲尾藓,来自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物种数量仅次于被子植物,是高等植物的第二大类群,但在植物调查研究的历史上关注度一直不高。这次也是安吉县首次全面调查苔藓植物。
何莹说,苔藓鉴定比较困难,野外调查主要是采集标本,鉴定一般都在室内,需用放大镜、显微镜来观察鉴别。此次项目邀请了杭州师范大学苔藓专家团队,首次对安吉县境内的苔藓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调查,采集了大量标本。
结果也是可喜的,阶段性共记录苔藓植物32目71科155属385种,并确认了浙江小曲尾藓这个新物种。这种苔藓呈黄绿色,体形较小,疏松丛生。湿润时叶直立伸展,干燥后几乎不变且略带光泽。由于首次在浙江发现,因而被命名为浙江小曲尾藓。
此外,此次调查还收获了3个浙江省新记录苔藓植物:拟梳灰藓、梨蒴小曲尾藓、线叶凤尾藓暗色变种,以及290个湖州市新记录和63个安吉县新记录。
本次调查在县级层面为全省首次,且有多项创新
“安吉率先在全省开展县级野生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生物多样性监测所正高级工程师陈锋表示。
陈锋认为,安吉此次开展的野生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有多项创新,如首次对全域进行全面系统性调查——此次调查将安吉县以5km×5km的分辨率分为83个网格,以较高的密度开展了全域、全门类系统性调查;首次采用可复核性的调查方法——调查人员对调查到的每个物种进行拍照、航迹定位,并将位置信息记录在照片中,形成后期可复核可检验的成果数据;首次自主研发了野生植物调查辅助App——原本处理海量照片数据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有了这个App后可以边拍照、边命名、边整理,节省了大量时间。
经过三年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汇总分析,目前安吉县共有野生及常见栽培高等植物292科1166属3010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下同),其中苔藓植物32目71科155属385种,维管植物221科1011属2625种。科、属、种分别占全省高等植物科的85.9%、属的62.0%、种的51.7%。
除了发现2个新物种,调查还获得大量野生植物分布新记录,共计629种,包括浙江新记录物种7种、湖州新记录物种501种、安吉新记录物种121种。尤为难得的是新发现了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大黄花虾脊兰、象鼻兰、中华水韭;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长序榆、水蕨、桧叶白发藓、细果野菱。这些新发现大幅度提升了安吉县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但想要保护和利用好它们,首先要摸清家底。”陈锋说,从现有调查统计数据和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来看,安吉植物的多样性在全省处于第一梯队,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