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温州

温州人徐霆的《黑鞑事略》是最早记载蒙古史实的专书之一

日期:2025-03-28来源:温州到杭州作者: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温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无数温州人走南闯北的传奇故事。这些敢闯敢拼的温州人不仅带回了远方的奇珍异宝,还用笔墨记录下了异域的风俗与见闻。

元代的周达观从温州港出发,随使团出访真腊,写下了《真腊风土记》,将柬埔寨的风土人情娓娓道来。而宋代徐霆的《黑鞑事略》则带我们走进了草原深处的蒙古帝国。

黑鞑是宋人对蒙古人的称呼,《黑鞑事略》的开篇就说到:“黑鞑之国,号大蒙古,沙漠之地,有蒙古山。鞑语谓银曰蒙古,女真名其国曰大金,故鞑名其国曰银。”书中所载,皆为作者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真实记录,内容详实,是研究13世纪上半叶蒙古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王国维称“此书所贡献,当不在《秘史》、《亲征录》之下也”。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江苏通州翰墨林编译印书局铅印本

《黑鞑事略》为两人合力之作

《黑鞑事略》是彭大雅、徐霆作为南宋赴蒙古使节随员所著的行记。《黑鞑事略》有徐霆跋云:“霆初归自草地,尝编叙其土风习俗,及至鄂渚,与前纲书状官彭大雅解后,各出所编,以相参考,亦无大辽绝,遂用彭所编者为定本,间有不同,则霆复疏于下方,然此亦止述大略,其详则见之《北征日记》云。嘉熙丁酉孟夏朔,永嘉徐霆长孺书。”

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蒙古太宗窝阔台汗派出使臣王檝前往南宋,提议联手夹攻金国,并承诺事后将河南地划给南宋。南宋朝廷觉得有利可图,派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回应,参议官邹伸之与随员彭大雅,一同随王檝奔赴蒙古汗廷。次年七月,使团返回南宋,彭大雅将一路见闻整理成文字。

端平元年(1234)初,蒙宋联军成功攻克蔡州,金国宣告灭亡。但没想到,金国灭亡后,宋蒙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双方在黄河对峙。王檝指责南宋毁约,邹伸之只得再次出使蒙古,徐霆作为随员同行。在蒙古期间,徐霆也像彭大雅一样,记录下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等。

后来,徐霆与彭大雅在鄂渚相遇。两人一番交流后,发现彼此的记录虽有不同,但都极具价值,于是决定各出所撰,相互参考。最终,他们以彭大雅的著作为基础,将徐霆的不同记载作为“疏(注解)”,写在相关内容的下方。王国维氏辑《黑鞑事略笺证》中,彭文皆顶格足书,徐疏则低一格。

彭文顶格足书,徐疏则低一格

明弘治《温州府志》记载:“徐霆,字长孺,永嘉人。少为母舅陈埴所鞠,励以讲学,由是得闻性理之要……端平初,轺车初通,霆以选介信使入行阙。又岁馀复命,授江东路兵马钤辖……”其中“端平初,轺车初通,霆以选介信使入行阙”与徐霆随使蒙古的情况是吻合的。

书中记载蒙古万象

《黑鞑事略》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蒙古见闻录,介绍了蒙古国的主要人物、地理气候、游牧围猎、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历法和占筮、差发赋税、贸易贩贾、官制和习惯法、军事装备、行军扎营,布阵破敌、作战方法、军马将帅以及所属各投下状况等等。全书总共分为“其主”“其子”“其相”“其地”等四十八条。

蒙古的军事力量强大,以骑兵为主。《黑鞑事略》记载:“其军,即民之年十五以上者,有骑士而无步卒,人二三骑或六七骑谓之一紏。”蒙古军队的战术、阵法也都受到马的影响,主要利用骑兵的冲击力,反复突袭。“故交锋之始,每以骑队轻突敌阵,一冲才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不动则前队横过,次队再冲。再不能入,则后队如之。”

蒙古人的衣食住行极具特色。《黑鞑事略》记载蒙古人服饰:“其冠,被发而椎髻,冬帽而夏笠,妇顶故姑。徐霆注云:霆见故姑之制,用画木为骨,包以红绢金帛,顶之上用四五尺长柳枝或铁打成枝,包以青毡。其向上人则用我朝翠花或五采帛饰之,令其飞动。以下人则用野鸡毛。”

蒙古国一般不吃马肉,偶尔杀马也是宗教仪式性的,“牧而庖者,以羊为常,牛次之,非大燕会不刑马。”奶制品是他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马之初乳,日则听其驹之食,夜则聚之以泲,贮以革器、澒洞数宿,微酸,始可饮。谓之‘马奶子’。”

蒙古国居住在穹庐之中,也就是蒙古包。《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罳,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竅,谓之天窗,皆以氈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

中日有多版本流传

《黑鞑事略》的原刊本早已失传,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年间姚咨作跋的抄本。今有多版本流传,包括《黎照庐丛书》本、《六经堪丛书》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新修的《续修四库全书》第四二三册中,收录了影印自国家图书馆藏的明嘉靖二十一年钞本。另外还有清代鲍氏的知不足斋钞本,现藏于上海图书馆,胡思敬校勘的《问影楼舆地丛书》本和长洲章氏算鹤量鲸室钞本则藏于国家图书馆。

王国维笺证《黑鞑事略》

清末民初,我国学者李文田(1834-1895)、沈曾植(1850-1922)、王国维(1877-1927)相继为此书作笺注。2025年1月,《黑鞑事略校注》列入中华书局《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出版。《黑鞑事略校注》由学者许全胜校注,以现存最早的明抄本为底本,参校多种清抄本与刻本,形成目前最好的文本。其注释部分,在兼收李、沈、王三家旧注基础上,参考许多古籍原典、考古资料和近百年来中外学人的相关成果,在史实地理、人物传记、名物制度、宋元语词等方面增加大量新注,是《黑鞑事略》首个现代标点校注本。

在日本,蒙古史研究的重要学者箭内亘于1922年印行了《黑鞑事略》的校订本。尽管这一校订本并非正式出版且印数有限,但它在日本蒙古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京都大学内藤文库藏有一册该版本,据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藏抄本校印,并附有箭内亘的题跋。此外,内藤文库还藏有一册罗振玉旧藏的《黑鞑事略》抄本,书眉上有内藤湖南(1866—1934)的校记手迹。书末附有内藤1903年所作的两行跋文:“此书壬寅岁游清国时得之罗叔蕴,归后借那珂先辈藏本对校一过。那珂本得之清国陈士可,所以称陈本。癸卯四月念九,炳卿。”

从跋文中可知,此抄本是内藤湖南1902年访问中国时由罗振玉所赠。归国后,内藤于次年借阅了日本近代蒙古史研究的开创者那珂通世所藏的另一个抄本(原为陈毅所藏),并进行了校勘。这段简短的跋文不仅是中日学者学术交流的珍贵记录,也反映了近代东亚学术界在蒙古史研究领域的密切合作与互动。

来源:温州大典

原标题:温州人徐霆的《黑鞑事略》是最早记载蒙古史实的专书之一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