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 宁海

守正创新 笃行实干 奋力书写宁海组织工作新篇章

日期:2025-03-28来源:宁海文具批发市场作者:宁波发现5例阳性

  记者陈俊通讯员张晨怡

  岁月镌刻奋进足迹,使命激发前行力量。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进的关键一年,也是县委聚力“五大革新”的攀高之年。这一年,全县组织系统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实干担当、改革奋进之姿,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前行,奋力交出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高分答卷。

深学细悟,淬炼忠诚之志

  “通过理论学习,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境界!”“通过身边的案例,更清醒地认识到忽视党纪、违反党纪的沉重代价!”……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2024年,宁海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组织系统高质量抓好各类教育培训,带动全体党员干部思想对标、行动紧随、执行坚决。

  在党纪学习教育、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专项行动中,我县高标准打造警示教育基地,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理论学习、解读释义、警示教育等9项规定动作,党员干部在一次次学习和检视中,思想得到了淬炼,作风更加务实,纪律意识显著增强。相关做法得到了《经济日报》、央广网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不仅如此,组织系统还把正确政绩观作为年轻干部的“履职第一课”。在县管干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轮训中,场面热烈,干部们认真学习、深入研讨。同时,不断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闭环落实机制,常态化开展政治素质考察和政治建设调研分析,让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服务大局,护航攀高之势

  春意渐浓,建设正酣。连日来,G15沈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宁海段50.2公里的“战线”上,处处是火力全开的建设场景。

  作为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沈海高速公路宁海段改扩建项目承载着全县人民和众多企业的共同期盼。改扩建后,该路段将从双向四车道拓展为双向八车道,不仅能提高市民往返市区的通行效率,还有助于企业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产品流通速度。

  作为负责沿线征迁工作的“大脑”,县沈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承担着统一协调指挥的职能。该指挥部由县委组织部遴选各地各部门的优秀干部组成。成立以来,指挥部积极发挥牵引作用,创设“开路先锋”党建品牌,开展“立功竞赛”“双清攻坚”等行动,联合沿线镇街团结奋战,克难进取,高质量完成上级各项任务,并获县委县政府现代化“双优”新宁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重大项目建设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我县坚持将高质量发展一线作为检验识别干部的主战场,过去一年,着眼“三万三城”主阵地、“五大革新”主战场,以“组织点将+个人自荐”的方式,选派百名干部参与东方日升、G15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将组织力量、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和发展优势,有效保障重大项目落实落地,相关经验得到上级部门肯定。

选贤任能,提升干事之效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

  “应急干部关心关爱‘六个一’举措出台后,明显感到相关领域干部工作积极性增强,组织上也掌握了一批业务精业绩优的干部。”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这背后,要得益于“组织部长听基层”的实践探索。

  去年以来,县委组织部以作风效能改革为原动力,由组织部部长带头,领衔4位副部长建立“组织部长听基层”制度,紧扣重大项目推进、重要政策出台、重点工作落地等大事要事,构建听取基层声音、掌握基层动态、破解基层难题闭环机制。该制度按照“一部长一季度一主题”原则,聚焦职级晋升优化、基层问责焦虑等具体情形,解剖“小麻雀”、打通“中梗阻”,累计纳管近百条意见,形成10余篇专题报告,推动一批制度决策出台。

  全市首创的“优者奖”激励机制便是其中的代表。县委组织部统筹各类资源,梳理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国企职工等不同群体奖励政策,整合政治激励、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等方式,划分招商引资引才、经济发展护航等十余条重点赛道,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不同领域赛绩建功。经县委批准,首批对11个集体、17名个人进行集中嘉奖。职级晋升、荣誉推荐、考核优秀比例倾斜“三个优先”,让干部们切实感受到了认可和激励。

  同时,组织系统还统筹办好现代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等40期专题培训班,赴名校招引9名全日制博士,启动“95后”年轻干部跨部门交流,为重点领域补充了大量优秀人才。

固本赋能,夯实治理之基

  “家门口创收是一种幸福。”不久前,一市镇前岙村村民叶欢喜说,有了“珍鲜海味”共富工坊,自家养殖的青蟹、对虾不再发愁销路,还能照顾家庭,日子越过越好。叶欢喜口中的“珍鲜海味”共富工坊位于一市镇,工坊以本地养殖户自己养殖、捕捞上来的海鲜为原材料,在共富车间加工以后,由品牌厂商统一包装、销售和推广。

  共富工坊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民众,统筹全局靠的是党建引领。

  宁海深化实施红色根脉“两高”强基工程,获评省红色根脉示范镇1个、省红色根脉示范村(社区)13个。同时,探索跨区域、跨行业的党建联建模式,牵引农村工作指导员(第一书记)、乡贤能人等资源进村,涌现“艺起富”“童宿产业”等一批共富工坊,吸纳众多村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其中,“珍鲜海味”共富工坊获评省级典型案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除了牵引外来力量,如何培育本地“头雁”也是关键所在。针对村级后备人才面临的导师结对难、眼界提升难、能力锻炼难等问题,县委组织部试点推进“村才镇培”行动,推动村级后备干部由乡镇统筹培养,该模式入选全市典型案例,并在上级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同时,高标准推进发展党员培源纳新计划,基层党组织“红色堡垒”的先锋作用更加明显。

引才聚智,激发创新之源

  清晨七点,在眠牛山国际人才社区的公寓内,来自欧洲的工程师通过手机APP轻松预约了下午的共享会议室。这种数字化、贴心的服务,让他感慨:“在这里,我不仅找到了舒适的住所,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像大卫这样的国际人才,在眠牛山国际人才社区还有很多。该社区还配套了网红咖啡、无人超市、休闲吧等“软环境”,累计吸引近百名外籍专家、博士、企业高管入住。

  翻开2024年人才工作“成绩单”,里面写满了宁海对“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一理念的深信和笃行。人才和城市“双向奔赴”,在这片创业创新热土上成就了一段段佳话。

  在产业人才引育方面,为打造千亿级“光伏+储能”产业链,宁海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产业人才专项培育、“八省十城”专场校招、直播带岗专题活动等开展得如火如荼。2024年新引进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名,集聚产业人才近2000名,他们带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推链主企业获评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荣誉,实现人才供给质量、支撑能力“双提升”。

  在重点平台建设方面,持续推进“两园两院”建设,成立天明人才发展有限公司及人才资源服务产业园,支持产业人才学院“四方联动”育人模式。高质量承接宁波人才日、人才科技周,举办专场活动,持续打响“潮起甬南”人才品牌。

  展望未来,全县组织系统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为宁海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标杆县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