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是“世界便秘日”,也是第十二个“中国便秘日”。便秘,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却可能成为生活中的“大麻烦”,尤其困扰女性和老年人,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并发症。今天,让我们跟随温州市名中医、消化内科专家曾耀明,一起揭秘便秘的真相,走出误区,找回畅快生活。
吃网红通便产品“豹纹肠”找上门
38岁的林女士与便秘抗争近十年,沉迷于各类网红通便产品。当她躺在温州市中医院的内镜检查室里,显示屏上的画面让医护人员倒吸冷气:本该粉嫩的肠道壁布满豹纹状黑色素沉着,3颗息肉在暗沉黏膜上格外刺目。
“我为患者做无痛肠镜时,这样的‘豹纹肠’遇到真不少,九成患者有长期服用通便产品的经历。”温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曾耀明指出,市面上热销的“芦荟胶囊”“小红丸”等产品多含大黄、番泻叶等刺激性成分,长期服用就像给肠道“染色”,最终演变为结肠黑变病。此病是一种良性、可逆的肠道病变,随着泻药的停用,黑变病可能逐渐消退。因此,避免滥用泻药是防治结肠黑变病的关键。
曾耀明主任还提到,长期依赖开塞露的患者也不少。有一位中年女性每月只排便一次,长期依赖开塞露,每次网购开塞露得千支以上。长期使用开塞露会压抑排便反射,使直肠对粪便更加不敏感,自主排便的能力减弱,便秘进入恶性循环状态。
慢性便秘者需要个性化综合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便秘患病率为3%~17.6%,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发生率达22%。实际上,老年人的便秘问题更为严重,甚至达到半数以上,因为很多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的治疗药物都可能引发便秘。
曾耀明主任介绍,慢性便秘分为三类:肠道蠕动变慢(就像老爷车在高速路上龟行);肛门直肠功能异常(好比高速路收费站突然关闭);混合型便秘(以上两种情况“强强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药物,也可以根据患者体质采用个性化的中药汤剂。对于药物无效的严重便秘者,还可以采用外科手术,比如切除部分结肠,来改善便秘。
曾主任建议,便秘患者不要乱吃泻药保健品,不如选择益生菌产品。益生菌改善肠道微生态,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以改善腹泻,也可以帮助便秘患者增加每周排便次数。
应对便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最好是每天相对固定的时间排便,并且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不要看手机或做其他事情。有研究显示,早上排便的最佳时间通常是在早晨5点到7点之间。这个时间段内,人体的结肠蠕动功能增强,有助于顺利排便。
多摄取膳食纤维:多吃麦麸、糙米、芹菜、韭菜等食物,增加饮水量以加强对结肠的刺激。
增加运动量:适度的锻炼能促进消化代谢,帮助排便更顺畅。但是如果你实在没有时间锻炼,可以在室内多做半蹲动作,锻炼腹肌张力。
调节情绪:偶尔的一次便秘不要有心理负担,保持良好的心态。
专家提醒,便秘并不可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滥用泻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让便秘不再是生活的“绊脚石”。
原标题:吃网红通便产品“豹纹肠”找上门
温州市名中医教你走出用药误区、掌握“畅快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