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杭州

<p>今日平说丨文字的山水无需AI的蒸馏水</p>

日期:2025-03-30来源:杭州属于哪个省作者:杭州乐园

最近,一篇杭州某中学初三学生的作文《旧轨回乡》治愈了无数网友。在杭州上学的内蒙古女孩张潇冉,以一列停运又重启的返乡列车为载体,书写自己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

不足千字,一段平常的旅途。“回乡偶书”为什么打动人?

故乡是写作永恒的母题。当发达的交通工具能随时载我们从A地到B地时,绿皮慢车辗转昼夜,发酵的思念显得弥足珍贵。一句“铁轨锈成了记忆里的虚线,故乡洇成了底片上的残影”,带网友一起坐上了那趟思乡的列车,唤醒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真实的细节瞬间击中人心。在列车车厢这个熟悉的场景里,寥寥数字的细节观察让人印象深刻:推销员向老人推销商品,话术一转说孩子爱吃,一笔莫名其妙的生意突然就达成了。谁都是那个曾经想吃零食的孩子,便直达内心深处对亲情柔软的体味。

质朴的语言让人亲切。文章以散文化、诗歌化的语言讲述真实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风格质朴自然,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将情感与场景细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文字最本真的力量,让人回味无穷。

而在张潇冉语文老师的账号“语文山水”和写作课堂里,这样获得高赞的作文还有很多,随心而细腻的表达,平凡而真实的记录,时而清新,时而温暖,让人深深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前段时间,一名作家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作家一定是会被取代。让网友对于写作的未来充满担忧。AI 时代,文学写作是否会走向消亡?《旧轨回乡》和“语文山水”的出圈,恰好能回应这个问题——人类的情感永远是文学写作的内核。

写作的本质,是情感与思想的传递。人类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核心动力,也是能够打动读者的关键因素。例如朱自清《背影》描写送别父亲的场景,史铁生《我与地坛》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母亲的怀念,个体情感的深刻烙印,是AI无法复制的。正如作家麦家所言,“未来的眼泪在哪里,AI并不知道”。

不是写作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写作。写作不仅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表达自我、记录生活不可替代的形式。而眼下,随着互联网语言的流行,许多人习惯性使用表情包、YYDS,出现文字失语症。即使有丰富的情感,也很难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开口词穷。于是当然会在5秒输出一篇千字文章的AI面前,惊呼“神了”!也许我们该反思的是,究竟是AI太能写,还是我们太缺少用心的写作。

我以我手写我心,文字是自然生发的绿,写作需要粗粝的真实,甚至略显笨拙的表达。写作的过程,归根结底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这种在写作中获得的心流,不仅让文字变得更加愉悦,也赋予了写作更深层次的意义。

有人说,有一方“山水”,不在地图经纬,它起伏于心,蜿蜒向纸背。文字,是天地的呼吸,而非机器的叹息。文字的溪流,不需要AI的“蒸馏水”,因为她自有甘泉。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