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章莉通讯员吴立高?
清明临近,强蛟镇峡山村大屿山革命烈士墓,与往年一样迎来了一支熟悉的队伍。
“同学们,70多年前,就在离这里不远的海岛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长眠在此的四名烈士,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才换来了我们如今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要以先烈为榜样,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成长为堪当重任的栋梁之才。”默哀结束后,强蛟镇中心学校青年教师顾斌缓步走上前,开始为孩子们讲述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今年,是强蛟镇中心学校师生接力守护、祭扫烈士墓的第57个年头。每年清明前夕,宣讲英雄故事,祭奠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先烈,早已成为学校独特而珍贵的传统,化作师生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激励着渔乡的莘莘学子们茁壮成长。
与往年不同的是,过去50多年里,年年亲自为孩子们讲述烈士故事的原强蛟镇中心学校校长王成恕,今年却因病破例缺席了。捧过接力棒的,是老校长的学生,强蛟镇中心学校教师顾斌。
“面对敌人的包围,战士们以寡敌众,毫无惧色。哪怕身处绝境,他们依然顽强抵抗,用步枪奋勇刺杀,捡起石头奋力砸向敌人。在成功完成艰巨的阻敌任务后,他们全部壮烈牺牲!”顾斌的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革命先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场景,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份伟大的精神力量。
“20多年前,老校长带领我们祭扫烈士墓,讲述英雄故事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他的谆谆教诲,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里,让我真切地领悟到了教育的力量与价值。”顾斌感慨道,“如今,接过了老校长手中的接力棒,我深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一份不可推卸的使命。我们年轻教师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守护下去,让烈士精神永远传承。”
大屿山,这座宁海湾畔原本平平无奇的小山坡,因为烈士墓的存在而熠熠生辉。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流转,学校的校址历经变迁,师生们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接力守护烈士墓的传统,早已在一届又一届师生的心底烙下深深印记,成为前行路上的精神灯塔,不断激励着大家砥砺前行。
“老校长传承下来的这种精神力量,比任何物质财富都要宝贵。”强蛟镇中心学校校长陈雪峰告诉记者,学校一直把烈士墓作为思政课教育的重要基地,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到烈士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入队、入团仪式也会在这里举行。我们希望通过用好地方党史这部鲜活生动的教材,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