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包裹山间,一窥乡村“买买买”

日期:2025-04-01来源:浙江法院网作者:浙江

  浙江在线4月1日讯(记者 全琳珉)3月31日下午2时30分,三门县杨家村快递驿站门口移来了一座“小山”。驿站老板陈耀刚拉来了一车快递包裹,几名快递小哥随即迎上来,站在这座快递“小山”边上快速分门别类,一一收入驿站货架,方便村民取件。

  “一天至少要拉两趟,到了11月这样的旺季,就要三四趟。每天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7点,只有大年初一能歇一歇。”陈耀擦着额头的汗珠说。

  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快速渗透和物流配送体系的日益完善,一线城市的线上消费热很快蔓延到了这个三门县最大的行政村。记者在村口的小小驿站,观察这场下沉市场的消费变革。

  包裹量越来越多,这是最直观的感受。据了解,尽管这两年周边陆续也出现了不少小驿站,分流了一部分快递,但随着村民网购热情的持续高涨,杨家村快递驿站的包裹量依然在涨。2022年,驿站每天接收差不多1100件快递,现在已经涨到了1500多件。一次驿站停电,快递单无法扫描打印,陈耀只能在包裹上手写备注。“要写1000多个快递啊!那天我工作到了凌晨2点左右。”陈耀印象深刻。

  陈耀原来做的是线下零售,帮自己的姨妈在村里开超市。2022年,听说杨家村快递驿站老板要前往外地做生意,想转让驿站,陈耀顺势就把店面盘了下来,一直做到今天。

  转行快递业虽是机缘巧合,但也源于陈耀对村民消费习惯的敏锐观察。“那时我就发现,村里有的人习惯什么东西都在网上买,毕竟网上什么都有。我就想,要是以后大家都变这样了,传统的超市零售怎么打得过?”

  驿站包裹量年均30%的增速,印证了陈耀当初的判断。如今,为了能和线上消费形成差异化竞争,陈耀的姨妈及时调整经营思路,把超市的一半空间改造成了药房,剩下的一半以卖食品为主。而陈耀的驿站面积越扩越大,人手也从一开始的2人增加到了6人。

  在驿站蹲点的一天里,记者发现,农村线上消费的火爆,归因于网购品类的丰富。在村里很难买到的东西可以在网上购买,弥补了下沉市场的商品供给缺口。

  观察来来往往取件的村民,记者发现,大伙买什么东西的都有。小到各类日用品,如纸巾、牙膏、洗发水等,大到家电、家具。有的人家里家具坏了,找不到合适的螺丝钉,也去网上淘。记者甚至还遇到一位买了一袋50斤水泥的大哥。“已经不是第一次买啦!家里正在装修,去建材市场又很不方便,看网上的水泥便宜,就买来试一试,没想到效果不错,就一直网上补货。”他说。

  快捷便利的退货方式让村民网购也没了后顾之忧。“以前在网上买东西,只敢买买日用品,不太敢买衣服鞋子,怕穿着不合适退货不方便。现在啊,基本全改网上买了。”正好来拿快递的村民吕华萍说,网上退货都是上门取件,而且都有运费险,实在太方便了。

  记者特意仔细数了数,发现每10位取件村民中,至少两位是老年人,这也说明,随着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网购的年龄层已从原来的年轻人群体扩大到了全年龄层,尤其银发群体已成为农村网购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杨家村村民杨金良今年84岁了,却过得越来越潮,尤其在学会了用手机网购之后,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网购重度爱好者,几乎天天要出门拿快递。记者采访期间,正好遇上他骑着网上购买的自行车来驿站取快递。

  线上消费一直是消费版图中的新增长极之一。而当城市线上消费进入存量竞争时,农村市场以其惊人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线上消费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记者从省邮政管理局获悉,今年前两月,浙江全省农村快递投递量超4亿件,同比增长19%,占全省快递投递量五分之一。而这组数据仍会在将来不断攀升。

  面对未来,陈耀表示有点“压力山大”:“包裹量不断增长,工作量也在同步增加,况且现在村民对快递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陈耀介绍,像驿站角落里的商用冰箱,就是为了日益增加的生鲜冷藏快递而增设的。目前,虽然很多村民选择来驿站自提包裹,但是有快递柜自提、上门投递需求的村民在不断增多。“我们正在想法子呢!毕竟大伙都想和城里人一样,享受更多的服务模式。”陈耀说。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