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象山共富直播基地激活乡村振兴 带动四村联动发展

日期:2025-04-01来源:宁波作者:宁波大学2022年考研招生简章

人大代表“云上联络站”走进象山培智学校。

  春暖花开,象山县涂茨镇汤岙村的千亩稻田尚未返青,但村头的象山共富直播基地已是人声鼎沸。象山共富直播基地党支部书记周戴娜穿梭于直播间与培训教室之间,为村嫂提供直播技能培训,为退役军人电商创业者答疑解惑。此时,主播们正卖力地吆喝着“象山青”柑橘,快递车在农耕路上来回穿梭……

  作为被商务部认定的2024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村播学院)典型案例宁波唯一入选者,象山共富直播基地在乡村振兴图谱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引擎启动

  一个基地激活四村联动

  “过去各村单打独斗,现在抱团发展才是出路。”象山县涂茨镇人大主席何增辉指着墙上的“1241”共富村联体规划图说道。

  这张图揭示了一个清晰的逻辑:以象山共富直播基地为引擎,串联黄沙、汤岙、钱仓、中堡四村资源,形成“一核四翼”的产业振兴格局——汤岙村的千亩稻田曾是传统农耕的象征,如今变身“农业公园”,春办马拉松,秋演开镰祈福,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没有景区的黄沙村民宿群借直播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入住;钱仓村的海边油菜花梯田通过美图、短视频登上热搜,成为象山最火的油菜花打卡地;中堡村的海防教育基地则借政务直播“云上引流”……

  四村各具特色,却因直播基地的串联,形成了“农文旅商”深度融合的生态闭环。

  直播基地的诞生源于一场“意外收获”。2019年,汤岙村举办首届开镰节,村民临时架起手机直播,当日线上观看量突破5万,滞销的蜜橘被抢购一空。这场“无心插柳”让镇领导意识到:流量即生产力。

  2022年,宁波首个政府主导的共富直播基地在此落地,配备标准化直播间、选品中心,并与宁波(前洋)直播中心签约,引入专业团队运营。

  资源重构

  从“卖产品”到“造生态”的升维之战

  “直播不是简单的带货,而是重构乡村产业链。”主理人周戴娜的这句话道出了基地的深层逻辑。

  数据显示,2024年基地带动农副产品销售额突破2300万元,但更关键的是其引发的“链式反应”:

  供应链之变——传统海产品因高损耗难触达消费者,基地转而聚焦深加工赛道。酒糟带鱼、私房糟虾等134款产品通过标准化生产打入电商平台,其中龙头烤单品年销8.6万件,酒糟带鱼年销量6.1万件,风带鱼、新鲜红虾常年占据拼多多同类产品销售榜单前十名。

  人才链之变——开设“村播学堂”,1200多名村嫂、退役军人在此接受培训。与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等4所学校联动,成为学生校外实训基地,正孵化着2个退役军人创业项目,协助宁波工程学院举办第三届区域发展与共同富裕宁波论坛,链接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关注象山、关注涂茨的发展。

  价值链之变——注册“仙子国”区域品牌,推出“花漾汤米”“花漾汤桔”系列,“花漾”系列产品销售额突破30万元,亩产利润达4000元。

象山共富直播基地外景。

  流量赋能

  数字技术重塑乡村生产关系

  在黄沙村的橘园里,50岁的橘农章国枢带着直播基地工作人员在园子里拍摄“象山青”短视频。“以前种地看天,现在还要看粉丝量。”他笑道。这种转变印证了数字技术对乡村生产关系的深刻重构。

  农田、果园变展场,通过每天的短视频,消费者可实时观看果子、稻米的生长状况和生长环境,“不停直播,实际上就给我们拉了不少客户,年轻人管这叫‘种草’。”一位60多岁的阿姨在直播基地经过几次学习后,也开始拍短视频,很快流量暴增,达到最低的带货粉丝量标准。

  农民变创客,基地设立农创客中心,提供从产品设计到账号运营的“一条龙”服务。2024年,周戴娜将渔嫂共富工坊开到了大坦码头,借助镇里打造“东海第一口小海鲜”品牌的机会,一边带货海鲜,一边将镜头对准了码头上鲜得掉眉毛的海鲜长桌宴、非遗打铁花、星空露营等元素,实现“线下体验+线上带货”的双轮驱动,食客、游客以及买海鲜的顾客将码头堵得水泄不通,实现了海鲜码头业态的多元升级。

  这种数字赋能的效果直接体现在经济账上:大坦码头单场活动的营收突破20万元,汤岙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9年的32万元增至2024年的70.5万元;同时吸引了年轻人返乡创业,为日渐老龄化的村庄注入了源头活水。

  形式创新

  阳光政务下的共富共同体

  “把‘村民说事’搬进直播间,人大代表在直播间和村民一起讨论村务,这事新鲜但管用!”汤岙村民林大伯指着手机里的“云上联络站”说道。

  直播基地的溢出效应不止于经济领域,更催生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政务直播打破信息壁垒,10场政策解读直播吸引超50万人次观看;人大代表走进直播间收集民意,推动解决农产品质检、项目征迁落地、民宿证照办理等难题;人大代表和直播基地的主播一起走进培智学校,为特殊儿童手编的藤篮打call,共富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这种“发展红利共享、治理责任共担”的机制,形成了政府、企业、村民的利益共同体。

  站在即将竣工的基地二期建设工地上,周戴娜告诉记者,今年象山共富直播基地将引入海味加工厂,扩建冷链仓储,帮助村嫂、退役军人创业就业。这些规划指向一个更深层的命题——乡村振兴需要系统性数字化转型。

  而象山共富直播基地的实践,则给我们提供了三重启示:一是流量民主化,让边缘村庄获得平等发展机会,手机成为新时代的“新农具”;二是产业数字化,重构乡村价值链条,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三是治理透明化,构建信任纽带,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制度保障。

  涂茨镇人大主席何增辉表示,“我们正在摸索一条‘政府引导而不包办、市场激活而不失控、农民参与而不失地’的共富路径”。

  当汤岙村的稻浪再次翻涌时,这片土地书写的,已不仅是某个村庄的逆袭故事,而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宁波晚报记者张晓曦王昱汀文/摄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