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温州

记者走近“星星”的孩子 用爱心浇灌“迟开的花朵”

日期:2025-04-02来源:温州市委书记作者:温州天气预报15天查询

徐聪聪给学生带来绘本课《好饿的小蛇》。潘舒畅摄

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不爱与外界接触,很少主动与他人对视,犹如天上的星星,孤单地闪烁,他们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在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到来前夕,记者走进全国首个县级十五年一贯制孤独症儿童学校——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雁荡校区,了解孤独症儿童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个性教育特殊关爱

成立孤独症儿童专门学校

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雁荡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雁荡山风景区,距离市区约70多公里,占地面积12524平方米,建筑面积5266平方米,是全国首个县级十五年一贯制孤独症儿童学校。学校设有学位180个,招收义务教育及高中段中重度孤独症谱系儿童,以及部分不适应随班就读的孤独症谱系儿童。

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雁荡校区校长叶圣海告诉记者,孤独症是一种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把孤独的相关行为表现看成是一个谱系,程度由低到高,低的是典型孤独症,高的逐渐接近普通人群。”叶圣海说。而典型孤独症或完全要养护的孤独症,通过早期干预、教育等手段,其中一部分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地生活。

为让孤独症儿童得到更好的照顾,今年2月,乐清市成立了孤独症儿童专门学校。学校现有孤独症学生30人,根据学生关键能力设置了不同程度的星耀实验班,通过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结构化学习环境,利用视觉提示和操作活动来辅助学习,教授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孤独症儿童展现优势,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才能。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配有AI动作室、AR体感康复训练室、社交沟通训练室、情绪行为干预室、脑机接口训练室、眼动视知觉训练室和科创室等科技化场景。针对重度孤独症学生,构建了“全方位支持、全生涯衔接、全社会覆盖”的分层分类课程体系和多元融合支持系统,致力于为孤独症群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专业化成长平台。

拥抱差异爱无界限

走进孤独症儿童内心世界

行走在属于孤独症儿童的这一方小天地,校园里绿树成荫,花朵绽放。走廊上摆放着色彩艳丽、制作精美的绘画和手工作品,给人以无限的生命力。

轻轻推开教室的门,星耀1班班主任徐聪聪老师,正在给班上10名一年级的孤独症儿童带来一堂人际交往课。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徐老师引入热身小游戏——“开火车”,逐一拉着孩子的手邀请他们加入。可孩子们全然不理会老师的指令,不起身也不与老师对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就这样,徐老师的小火车孤独地开了一圈又一圈,终于,在助教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小伊(化名)缓缓地起身,成了小火车的第一位乘客。又经历了无数次的循环,小火车陆续迎来了第二位、第三位乘客,直到游戏结束时,还有一位儿童目光呆滞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理会周围的任何声响。

事实上,这样的课堂,对徐聪聪和助教老师来说,早已稀松平常。徐聪聪是一位有着六年教龄的特教老师,大学毕业后一直奋战在特殊教育的第一线。长期与孤独症儿童的相处,让她更深切地体会到,唯有打心眼里爱孩子,投入足够多的耐心教孩子,才能在彼此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比如刚刚我讲绘本《好饿的小蛇》,我会把完整的句子拆分成许许多多的短句,把语速放慢,一遍遍重复,再用课件里鲜艳的色彩、多样的形状刺激孩子们的感官。”

徐聪聪告诉记者,班上的10名学生都是中、重度孤独症儿童,虽然他们的年龄已超过6周岁,但在智力发育方面,可能还不及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因此在课堂上,教授知识往往不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引导孩子听从指令、安静聆听、遵守规则,才是当务之急。“绘本里有菠萝,绘本中出现了绿色,一节课下来,孩子能知道这些,已经是很好的反馈了。”

班上一对孤独症双胞胎,是徐老师最甜蜜的牵挂。“记得兄弟俩刚来的时候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爱掀桌子,不仅掀自己桌子,还掀别人的桌子,有时躲在桌子底下,有时在教室里跑圈。”

为了让兄弟俩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徐老师起初用上了摆位椅,将他们固定在座位上,后来干脆撤掉了教室里所有的桌子,把双胞胎的摆位椅安置在讲台的两侧,等情况稍微好些,再把兄弟俩的摆位椅移到第一排中间,后来,又循序渐进地将原先撤掉的桌子逐一加回来,最终回归到常规的课堂。“前后变换了六七种桌椅摆放的方式,现在兄弟俩已经脱离摆位椅,能正常上课了。”

看似一个不经意间的举动,背后倾注了特教老师对孤独症儿童深深的爱。徐聪聪老师说,这是她与孤独症儿童交流的第一步,通过长时间的陪伴建立信任,付出足够的耐心与他们成为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

细致入微春风化雨

给“星星的孩子”点亮前行的灯

特殊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耐心的事业,更是一项需要用专业支撑的事业。

星耀3班班主任陈念老师,陪伴孤独症儿童已有五年时间。她始终坚守有教无类的教育情怀,她说:“特教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特殊儿童谋幸福,为特殊家庭送温暖。”

从教的这五年里,一名从普校转学过来的男孩令她印象深刻。“小轩(化名)属于那种特别活跃的孩子,课上着上着他就跑出了教室,出操时一个不留神他就跑走了,我们时常需要满校园地找,才能把他找回来。”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小轩的情况,陈念安排了一次家访。七拐八拐绕过好几个居民楼,登上狭窄的楼梯,陈老师才在六层的一个出租屋找到了小轩的家。“小轩和妈妈挤在10平方米不到的空间里,妈妈靠送外卖维持生计,还要照料小轩的饮食起居。”回想起家访时的场景,陈念的话语里满是心疼。

和小轩妈妈商量后,陈念为小轩提交了住校申请。离开妈妈的日子,小轩并不适应,在寝室里状况百出。后来,在班主任、宿管阿姨、德育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小轩逐渐适应了住校的生活,他的妈妈也能安心多送一会外卖。

时光流逝,小轩逐渐长大。他的妈妈常在家校群里分享孩子给她带来的小惊喜,如“小轩学会骑自行车了”“他的识字量很大,能阅读绘本了”……因为她深知,小轩的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孤独症儿童的成长之路充满艰辛,他们和他们的家庭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爱与支持。”叶圣海说。他呼吁全社会携起手来,学校应积极接纳孤独症儿童,为他们提供融合教育环境,配备专业的特教老师给予个别化教育,企事业单位可以为孤独症患者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

让我们用爱和专业为孤独症孩子点亮一盏灯,照亮他们前行之路。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今天是世界孤独症日,记者走近“星星”的孩子 用爱心浇灌“迟开的花朵”

记者潘舒畅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