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光还未照亮宝幢站台,公交接驳车已整装待发。跟随镜头,看宁波公交人如何用"无缝接力"温暖这座城市的清明记忆。
4月4日凌晨2点的闹钟:驾驶员张剑雁的第30个清明岗
"方向盘比闹钟更懂时间!"凌晨2:15,老张熟练地穿上工作服,开启清运工作。作为清明运输"老兵",他清晰记得,十年前到体育馆运营清明专线,如今“轨道+公交接驳”模式,已经成为市民乘客的新常态。
同样早起的还有物业工作人员们,从餐品出锅、餐食装箱到送达接驳点,他们精心搭配、精准运送,保障早中餐550余份。
数字背后的力量:数智让秩序与效率并存
早上4:35,轨道交通1号线首班驶达宝幢站。公交接驳车早已列队待命,第一批140余名乘客分坐三辆接驳线,直达育王、同岙、雅庄等墓区,实现“出站即上车”。
轨道宝幢接驳线上客点采用“2+1”上客道口(2常规+1应急),每道口安排了4名工作人员引导。6:40前3个上客点全部开放,6:50上客点迎来首个客流高峰,接驳线平均40秒发车一班,7:40二次高峰时,一分钟内连发3车,现场服务人员李佳银大声引导:“前后门都可以上车,马上发车!”
9:00后祭扫客流回落,工作人员利用清明车辆运行监测模块,可视化实时智能监测车辆,确保返程“车等人”。此外,还搭建了客流统计报送系统,用于记录分析清运区域人流量数据。
文明祭扫的温度:让清明更“清明”
“跟着大部队走就行”,市民水先生感叹“地铁+公交接驳”模式的便捷,“下车就有车等,志愿者迎接,服务越来越贴心”,对腿脚不方便的上海扫墓客,工作人员们给予了贴心服务,帮其一站式前往墓区。
在九龙湖墓区公交短驳点,工作人员通过纸烛换菊花、文明祭祀承诺墙签名等形式,向来往的扫墓客倡导文明祭祀。
截至13:00,宝幢接驳线、镇海墓区专线累计发车1648辆次,服务6.8万人次。49条各类清明祭扫定制专线开行,运送乘客近9000人次,满足个性化需求。坐公交,让思念的路更温暖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