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发布2025年第1号总林长令,部署当前林业重点工作,全面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各项工作,强调要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联动推进林业强村富民。
近年来,温州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的“林改四问”关键性问题,积极探索,守正创新,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纵深发展。
根据今年第1号总林长令,围绕闲置在山上的林子到底谁来经营、发展林业的钱从哪里来、如何吸引社会资本“上山入林”、如何保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生态产品价值如何实现等浙江林改“五大问题”,温州落实所有权、长期稳定承包权、加快放活经营权“三权分置”,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进一步加快推进集体林改“一股份两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变资产、林权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收益靠“三金”。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温州聚焦集体林业产权制度、资源管理、经营模式、投入机制、产业发展等方面,围绕省集体林改实施方案的20项重点任务,因地制宜出台和落实林改支持政策,持续壮大竹木制造、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林业碳汇等绿色富民产业,联动推进林业强村富民集成改革。
此外,结合省政策清单,通过以点带面,逐步铺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坚持先行先试,以“小范围”“小切口”“小突破”的形式,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积极探索实践,打造林改示范样板。
目前,温州正推动建立集体林权流转全过程服务机制,通过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机制、健全集体林权流转服务平台和构建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服务机制,有效缓解集体林权评估难、流转难和抵押难等3大瓶颈问题。此外,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市场得到发展,入选浙江省6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特色机构1家,开展集体林权规模流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案例超300个,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机制逐渐健全,有效缓解了评估难问题。依托农村产权交易机构的市、县、乡、村四级集体林权流转网络体系不断健全,流转行为更加规范,全市累计完成集体林权规模流转面积超过30万亩。林权作为抵押物的金融属性逐渐显现,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持续增长,全市林权抵押贷款发生额超10亿元,彻底打通了集体林权资源到资产、资产到资金的转变路径,有效盘活了沉睡的森林资源。
据悉,温州自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持续提升林业基层治理能力。在各级林长的引领推动下,全市各项林业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林业重点指标持续向好,2024年森林覆盖率增速全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