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十年不涨价 深夜不熄火 宁波这家大食堂温暖了无数“的哥”

日期:2025-04-09来源:宁波地铁5号线作者:宁波天气预报15天查询百度

的士大食堂门口。

“只要有人来吃,我就会一直开下去,兄弟们跑车不容易。”孙益辉望着店里陆续进来的司机们,语气坚定地说。

4月8日中午11点,位于鄞州区白鹤街道贺丞路的“的士大食堂”,又迎来了一群出租车司机。进门的餐台上,热气腾腾的菜品一字排开,红烧肉油亮诱人、清炒时蔬鲜嫩翠绿……顾客可以单点一份,也可以自由搭配拼盘。店里一层摆放着一张张餐桌,司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

店面装修简单,这家看似普通的餐馆,背后却藏着一个温暖的故事。

这家店的营业时间从早上9点持续至次日凌晨4点,长达19小时,只为让出租车驾驶员能随时吃上一口热乎饭。10年来,这里不仅用实惠可口的饭菜填饱了无数司机的胃,更成了他们短暂停靠的“家”。

司机们在店内用餐。

十年只涨一元钱

“的士大食堂”的老板是孙益辉,今年52岁,宁波人。

1997年,孙益辉和弟弟合伙买了辆出租车,开启了两班倒的的士生涯。“那时候开出租车是份体面工作,但实际上特别辛苦。”他回忆道,一周工作7天,吃饭没准点,上厕所都得小跑,颈椎病、腰肌劳损几乎是每个司机的职业病。最难受的是饮食不规律,长年饥一顿饱一顿,让他落下了慢性胃病。“我们这行吃饭没个准,经常收车晚了,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正是深知出租车司机的艰辛,2014年,开了18年出租车的孙益辉毅然拿出全部积蓄,转行开起了这家专门服务出租车司机的餐厅。“在我这儿,不管多晚来,都能吃上热乎的大米饭。”

10年来,餐厅每天供应60多种菜品,坚持19小时超长营业。出于对同行兄弟的理解,孙益辉的定价比周边餐馆都要实惠。素菜前8年一直保持5元/份,直到2023年物价上涨才微调到6元。“的哥赚钱不容易,能省一点是一点。”在这里,10元能吃饱,15元就能吃好。

孙益辉的实在赢得了司机们的信任,很多老顾客都成了他的“自家兄弟”。“菜价便宜量又足,味道还好”“跑出租的都知道这儿”“老板待人热心,把我们当亲兄弟”……司机们评价道。

孙益辉正在打菜。

一个承诺,再晚也亮着灯

因为食堂营业超19个小时,除了不供应早餐外,每天从中午开始,就需要源源不断地出菜。孙益辉就和妻子每天轮着上班。24小时里,他断断续续只睡三四个小时,从上午9点忙到次日凌晨4点,等客人少点,再换妻子王静来接班。

为保证食材的新鲜,每隔三天,孙益辉就会到20多公里外的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采购一次。他一般在凌晨2点左右、客人少的时候出发。这时,妻子王静就会替他照看饭店。等装了满满一大车食材后,孙益辉回到饭店,已经凌晨4点多了。72岁的老母亲看到儿子、儿媳如此辛苦,十分心疼,每天一早就到店里帮忙。

为了让的哥兄弟吃上一口热饭,大食堂后半夜也会安排人员值班。“有时候困得直点头,20分钟来一个客人,1小时来一个客人,但就算没有客人也会营业到凌晨4点。”对孙益辉来说,这就像一个承诺。

经营这样一家“不打烊”的餐厅,辛苦可想而知。“说不累是假的”,但好在夫妻二人彼此支撑、相互照顾。二人育有两个孩子,每当谈及妻子和孩子,孙益辉就会感到内疚:“这些年,老婆比我更辛苦,是她一直在帮助我。”10年来,因为这家店,全家几乎没有出去玩过。王静虽然嘴上埋怨,但每天还是准时出现在店里。

因为是薄利多销,孙益辉说这么多年,扣掉房租、食材和人力成本,也没赚多少钱。如今随着网约车的冲击,出租车司机有所减少,有人问他店还开吗?他说:“那当然了,不然,还在跑出租车的兄弟去哪吃热饭?”

守候的不仅是饭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忙碌了一天的司机师傅们,在这里吃着热乎饭,拉着家常,或分享接了大单的喜悦,或一吐烦心事的不快,这里填饱的不仅是胃,更是司机师傅们的“心灵驿站”。

其实,只要在大食堂里仔细观察,孙益辉提供的又何止是饭菜。在店门的进口处,一个热水机、两罐茶叶格外显眼。孙益辉24小时为司机们提供免费茶水,一年要花费近2万元,用于购置茶叶。

早前,手机支付还不普及,司机们需要大量零钱。为了提供便利,孙益辉会常常去银行兑换零钱,再无偿兑换给有需要的的哥。以前,每月要兑换至少6万元零钱。这两年,电子支付普及后,降到每月只需兑换1万元左右。“现在都手机支付了,几乎不需要兑换,但零钱还是得备些,万一有人需要。”

和很多大食堂不同,在这里,客人就像在家一样,可以自己打菜、盛饭。有时到饭点,客人比较多,大家不小心菜名报错或者数量报少,孙益辉也从不和他们计较。“大家都不容易,我赚少点无所谓,日子能过就行。”

如今,附近的装修工人、环卫工人、路过的居民也都会光顾该店。去年,孙益辉还跟孔雀社区结对,针对户籍在辖区及周边60周岁以上老年人,推出88折优惠。

一年又一年,“的士大食堂”早已不只是一家普通餐馆,而是司机们共同的“家”。

宁波晚报记者 王悦宁 通讯员 寇祥 文/摄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