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温州

让岩画学成为照亮生命的光

日期:2025-04-09来源:温州是哪个省作者:温州人力资源网

2022年5月4日,陈晓明对大罗山一幅上古时期的“鲳鱼岩越人捕鱼岩画”进行实地勘查。

陈晓明等人在大罗山发现的“小男孩”岩画,是有史以来温州市区范围发现的首幅岩画。图为根据岩画电子拓片绘制的线形图,被陈晓明命名为《永远的小男孩》。

一种带有古风的快乐,穿越了时间,来到我们身边——4月2日,在文化界诸多学者见证下,“岩画档案整理室”在瓯海区档案馆正式揭牌,对公众开放,邀大家共同触摸古代先民的精神世界,感悟岩画中“对生命的礼赞”。

岩画是一种史前绘刻文化,可以追溯到上万年前,直接原始的雕刻绘画手法表现着人对美和希望的追求。中国早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便在《水经注》里对岩画有多处记载。

“瓯海区档案馆此次特设全国档案系统首个岩画档案整理室,是为了保存研究利用尚在起步阶段的浙江岩画档案,以岩画学科的严谨要求,归纳整理浙江岩画档案,今后,档案馆还将以岩画档案整理室作为核心平台,整合GPS定位、三维建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浙江省内近百处岩画点进行全方位建档,汇集更多创造了浙江岩画的古越人档案资料。”瓯海区档案馆馆长胡晓明介绍,目前,岩画档案整理室主要收集了“寻访浙江岩画第一人”陈晓明近年发现、鉴定的浙江岩画档案。

自幼醉心传统文化,成年后担任律师事务所主任、瓯海区历史学会会长,中年后“沉湎于岩画学研究”……世居瓯海区净水村的70后陈晓明,个性鲜明。从2016年开始,陈晓明行荒野、住古庙、访岩拓画,走遍浙江省境内已经发现的近百处岩画点,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作为岩画学科研的基础数据资料。2022年3月,陈晓明发现大罗山岩画群,这是温州市区第一次发现古岩画。

“大丈夫朝碧海而暮苍梧”

走遍浙江掌握岩画第一手资料

人物、星相图、古越人文字符号……参观岩画档案整理室,可以看到陈晓明近年寻访到的诸多浙江地区岩画形貌。古越人以岩壁为图纸、以利石为刀笔刻画了这些原始连环画,技法拙朴,岩画展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人类婚姻、族群繁衍、祭祀仪式、日月星辰、风土人情、民俗状况等内容,而且千万年来原地未动,与周围环境构成最直接最具体的一手史料,完整又生动地反映出古越人的生活场景。

“我是酷爱文史美术的文科生,和很多同学一样,大家这些年都铆着一股劲,想在某些人文社科领域开山立派。在我45岁邂逅岩画和岩画学后,我就执著地认定,如果此生要做一门学问,那就是岩画学。”陈晓明与岩画的邂逅,是一次偶然。那天,他的朋友带着他在夜色中登上浙南地区一处山崖,观看到古越岩画的那一瞬间,陈晓明说:“心潮澎湃热泪洒落,原始先民蛮荒炽烈的生命性相直接写照,无比强烈地震撼我的内心。这一年,我45岁,人到中年,正是可以读懂、看透、欣赏的不惑年纪,我决心接下历史抛向我的红绣球,去探访脚下先民留在这片土地上的岩画,研究它们,并向更多世人介绍它们。”

山中归来后,陈晓明安定下情绪,很快制定了从温州、台州、丽水再到浙江全境的探访岩画详细计划。

寻访岩画的过程不轻松。

作为律所主任的陈晓明,在工作中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脑力,为此他养成了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工作的习惯。周六周日,固定为寻访岩画时间,背起背包,带上拓画工具,陈晓明开着自己的越野车走向远山,去考察岩画点。时代发展,浙江的四小时交通圈、村村通公路,让进山探索的旅程相对便捷。

但考察岩画之路,更多还是艰辛。虽然每次出发前,陈晓明都做足攻略准备,尽可能邀请当地山民做向导,其中的曲折困难还是一言难尽。

岩画所在之处,多为几山交互,几地分水的山脊地段,地势险要。一次下山途中,陈晓明突然落入两米深的土路正中大洞中,还好周围有人,才化解了险情。春夏之交,山上的天气总是变幻莫测,有一次正风和日丽时,天公突然变脸,鸡蛋大的冰雹没有任何预兆地狂砸而下,毫无遮拦的陈晓明本能地抓起包中的水勺盖在头顶,嗖的一下钻入旁边的竹林,躲了半小时才逃过此劫。深山老林中的虫蛇猛兽,那更是数不胜数,有一次,陈晓明独自一人在山脊上拓制岩画,正入迷时,背后突然传来哼哼的异声,一转头,发现竟是一头几百斤的红毛野猪一直盯着他。这可给陈晓明吓得不轻,好在他反应迅速,立马站起来大声吆喝,敲打水勺,才把野猪吓跑。

“大丈夫朝碧海而暮苍梧”,这是一句让陈晓明受用终身的话,指引着他的人生和事业方向。寻访、考察岩画的过程虽然奔波磨砺,但看到前人未见之神奇,充分掌握浙江岩画的第一手资料,为开拓浙江岩画学科研究提供关键的基础数据,这些满满的收获都让他喜悦萦绕于身。

开启著书立说新旅程

让岩画学在浙江落地生根

“这几年,每当我发现一处岩画,总能在媒体上引来巨大流量和报道,但是现在我想冷静下来,运用严谨严肃的学术方法,去做一份科学的浙江岩画考察档案,让浙江岩画学与世界同步,甚至走在世界前列,我有这个信心。”陈晓明表示,此次在瓯海档案馆设立岩画档案整理室,也代表着“岩画学”正式在浙江落地生根。

现代岩画学的建立与兴起不过百年,是一门以考古学、历史学、美术学为基础的全新学科。浙江现代岩画研究更短,距今不过十几年。

行走山野,面对岩画这些远古美术作品时,陈晓明常有震撼:“瓯越先民与天地搏斗的过程中,发现美、认识美、表达美的力量何其巨大。”在浙江岩画中,丽水、台州、温州的永嘉和苍南岩画都发现有巨大的太阳形象,基本形态就是直径一米以上,是用原始圆规绘出,然后分段凿点,再用尖石划刻连接,每次拓印这些日月岩画,陈晓明内心总能感觉到强烈的古人虔诚心态,自然何其伟大,生命何其短暂,这些感悟都推着他在心生敬畏之时,深感有责任为推进岩画学做些实事,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这门学科。

出于这种考虑,下个月,在瓯海区档案馆支持下,陈晓明将牵头成立专门的书籍编委会,为接下来两年编撰、出版岩画学学术专著做准备。

陈晓明介绍,编撰者们的主要工作是对浙江岩画点展开科学测量和档案制作,通过GPS记录岩画详细的经纬度,现场实地拍摄周围的环境,写作考察笔记等等。目前浙江岩画点的记录已经完成了60%,但有的地方需要重新再走一遍,以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这些岩画的科学报告、考察笔记、神话传说、文化渊源都会做成一个集录,并申报知识产权。

“我们将同时做两本书,一本是《浙江岩画档案》,一本是与西北大学合作的《中国岩画集录·浙江卷》,还要构建覆盖地理位置、形态特征、历史溯源的‘岩画数字基因库’,为后续保护与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浙江岩画研究工程。”陈晓明说,“我愿意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投身于岩画研究,将自身与理性、严谨、浪漫的岩画学紧密关联,希望通过发扬光大岩画学,让这门学科成为照亮更多人生命的光,这是我的人生意义所在。”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让岩画学成为照亮生命的光

记者李艺

实习生王沛耀曾麟云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