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 宁海

别让AI取代思考

日期:2025-04-10来源:宁海食府作者:宁波诺丁汉大学

  张暄暄

  前段时间,“防止DeepSeek乱编文献的方法”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吐槽,用DeepSeek写论文、查资料时,被其编造的虚假内容、引用的根本不存在的文献、法条“坑惨了”;用AI给出的菜谱做菜,做出来的成品“不忍直视”……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无疑给大家提了个醒:即便AI功能强大,也不能过度依赖,保持独立思维才是关键。正如网友所言:“尽信DS,不如无DS”。

  DeepSeek的走红,源于它为人们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方式。无论是论文写作时寻找灵感、梳理框架,还是日常工作中查询资料、解决问题,它都能迅速给出答案,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能。然而,当我们欣然享受这份便利时,也渐渐习惯了不假思索地将问题抛给它,然后全盘接受其输出的内容,从而陷入“AI幻觉”。网友们的调侃形象地道出了DeepSeek的局限性:“DeepSeek只能把你扶上马,想让它送一程,那还得靠你自己,怕把你送迷路了”。的确如此,DeepSeek基于训练数据和算法运行,难免出现错误或偏差。一旦我们盲目信任它给出的“参考答案”,不加辨别,就可能被引入歧途。

  如何避免被DeepSeek“带偏”,其实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无非是保持独立思维,对其提供的信息进行严格的验证与思考。每当获取AI答案时,给自己留点缓冲的时间,根据答案再多问几句。在不断质疑、验证、追问的过程中,也能无形中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严谨的认知框架。而更进一步,不妨化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驾驭认知主权。一学者的提醒恰逢其时:AI输出应该成为认知起点而非终点。当AI给出它天马行空、虚空编造的回答,这些答案或许和你的预期有所出入,却正好作为头脑风暴的引子,激发灵感碰撞思维,产生新的可能。

  站在智能时代的门槛上,DeepSeek就像一面镜子,照见那个始终需要保持独立清醒的自我,也映照出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再强大的AI,也替代不了人类头脑中永不熄灭的思辨与智慧之光。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