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脱口秀两天共三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每场吸引观众1200人左右。受访者供图

“二狗”在脱口秀中与观众随机互动。受访者供图

“二狗”的幽默互动属性与交友主题,吸引大量年轻粉丝。受访者供图
4月6日-7日,温州高新文化广场·大剧院(下称“小方印”)内掌声与笑声此起彼伏,三场名为《一条名叫爱情的狗》的二狗互动交友专场场场爆满,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的热度更是不断升温。
此次活动作为“启幕·艺境生花”2025小方印演出季的重磅演出之一,吸引3600余名温州青年参与。不同于以往的脱口秀,这场由二狗带来的互动交友专场,在前期售票时就曾“一票难求”。其以“脱口秀+沉浸式互动”为核心,不仅打破传统相亲的尴尬套路,更成为观察当代年轻人婚恋态度转型的一扇窗口。
当相亲遇见脱口秀
当相亲遇见脱口秀,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4月6日14:30,来自龙湾的小孟和朋友慕名来到“小方印”,观看当天下午3点开场的脱口秀。尽管距离演出开始还有半小时,但剧场入口早已排起长队,不断涌入许多年轻面孔,不少观众则拿着票根在场外打卡拍照,人气爆棚。
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相亲形式,在一支麦主理人“二狗”的这场活动中,观众们在即兴互动游戏、互怼式脱口秀等环节的笑声中,悄然拉近距离。90分钟的演出时间内,“二狗”全程“即兴配对”,为现场单身男女寻找对象,接连不断的笑点、新颖的演出形式,给了观众十足的沉浸感体验。这让初次在脱口秀剧场里感受互动式交友的小孟坦言,“真的非常解压”。
脱口秀的互动现场究竟有何魅力?不少观众都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从头笑到尾的二狗专场,好快乐”“社恐全程不敢说话,一直在笑”“二狗脱口秀票真的太难抢了”……而“二狗”也在采访中透露,活动设计刻意淡化了相亲标签:“我们之所以把‘脱口秀’和‘社交匹配’这两个元素进行跨界混合,是因为它们比较受年轻人喜欢,可以在娱乐的同时找到人生伴侣或好朋友,因此演出本身就带有双重的目的。”
当年轻人在相亲中放下“必须成功”的包袱,真实互动反而更容易发生。事实证明,这种“弱目的性”策略收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自“二狗”演出至今,已有十余对嘉宾在后续走入订婚。
年轻人婚恋观转向“轻社交”
值得关注的是,温州丰运高新文化广场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小方印”的运营方,在此次活动中扮演了创新社交场景搭建者的角色。广场营销总监陈一吟表示,引入脱口秀相亲并非偶然:“温州的年轻人对脱口秀项目很是喜爱,同时这个项目又很符合当代年轻人对‘轻社交’的强烈需求。而且大家也知道,传统相亲模式易产生压力,脱口秀+交友的形式显然更符合Z世代轻松、趣味化的社交偏好。”
此前,“小方印”运营方通过两年多的市场培育以及对本地青年文化消费特性的分析研究,在项目选择上努力迎合本地市场的需求。“区别于传统文化场馆,我们高新一直想走差异化路线,坚持发展粉丝经济,所以在项目选择上也是以‘年轻化、潮流化’为核心,首选年轻观众喜爱的项目。”陈一吟介绍说,剧场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首先起到的便是引领文化消费的作用。而“小方印”之所以引进多场脱口秀及“二狗互动交友专场”这类与以往剧院项目不同的演出类型,是希望通过这些项目,进一步吸引本地青年走进剧场,培养他们对戏剧文化消费的习惯,实现文化消费的转化,从而达到艺术普及的最终目的。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让文化空间变身“社交疗愈场”的这种尝试,无疑与当代青年的社交需求紧密契合。比如,让观众匿名分享自己的爱情故事等活动环节,可以相对降低观众的心理防御,同时文化场馆的文艺氛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相亲的“强目的性”,为观众提供“有安全感的开放性”。
文化空间变身“社交发生地”
《一条名叫爱情的狗》的走红,背后是温州青年对婚恋态度的深层转向。无论把自我介绍变成段子,还是把择偶条件藏进互动里,都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婚恋观正逐步转向“轻社交”。
此次的温州演出之行,给二次到访温州的“二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给当天下午的这场脱口秀打出了98分的评分,而缺失的2分是他认为其实自己还可以超常发挥。“温州的观众都很热情活泼,心态也很放松,能开得起玩笑。”活动尾声,“二狗”也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希望“尽快安排加场,再来温州”。
“‘二狗’的幽默互动属性与交友主题很贴合我们广场的发展理念,我们也希望通过引入此类新兴业态,能更多地吸引年轻群体走进剧场,强化广场‘不止于文化演出,更是社交发生地’的标签,同时让他们从走进剧院,发展为走进戏剧。”陈一吟介绍说。
未来,温州高新文化广场计划将此类活动常态化,或引入“辩论交友”“艺术疗愈相亲”等更多形态。“后续我们还会在小剧场安排很多沉浸式的演出,可以期待一下。”据介绍,“小方印”投用至今,始终坚持探索剧院的更多可能性,打破传统场馆的单一功能属性是其一直努力和发展的目标。
随着“轻量化社交”浪潮席卷,年轻人正用笑声解构传统婚恋叙事。这条“爱情狗”的温州之旅,或许只是新型婚恋文化的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