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司旗说:“能为一个人带去生的希望,这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12年前,登记加入捐献者资料库时,27岁的林司旗没想到,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有一天真的能挽救一名患者的生命。
林司旗是平阳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中心主任。今年3月21日,在我市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顶着一头干练短发的林司旗经过3.5个小时的采集,成功捐献23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她也成为浙江省第1180例、温州市第13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如今,林司旗已返回工作岗位。“说实话挺意外的,真没想到在相隔12年后,配型成功了。”回忆起接到匹配成功电话时的心理,林司旗如是说,“感觉还不错,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也没有后悔这个决定,希望对方可以很快恢复起来……”
一封受捐者的来信
让她泪流满面
2013年,林司旗在献血时得知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信息后,便立即进行了登记。这件事,她没跟家人或朋友说起。直到去年11月,她突然接到配型初筛的电话,才让亲友发现了端倪。
担心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母亲,成了她主要解释的对象。一连几天,林司旗在工作完成后总会对母亲进行思想工作,无论是老年人爱看的“科普小视频”,还是邀请作为医生的朋友上门为母亲进行解说,一套科普“组合拳”下来,母亲终于表达了支持林司旗的决定。“她担心我是正常的,我只是想让她安心一点。”林司旗说。
更让林司旗感动的,是她的几名好朋友。在得知她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后,朋友们一开始也非常惊讶,但在了解了她的决心后,不少朋友便主动去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事情,还会拿自己搜到的内容来打消林司旗的顾虑。
随着初筛、高配、体检捐献等环节的推进,让她深刻感觉到“这次真的是要帮到一个人了”。
林司旗告诉记者,躺在床上等待造血干细胞分离的过程中,她收到了一封来自受捐者寄来的感谢信。在这封信里,林司旗感受到了病人的不易,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能为一个人带去生的希望,这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捐献的队伍中来。”林司旗说。
一次穿越丛林的破译
让十多年前的案件告破
2007年,林司旗从中国刑警学院毕业后,就投身到平阳公安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中。这些年来,她潜心钻研现场勘验等刑事科学技术,全力支撑侦破案件,无一差错。
2012年3月,林司旗被指派参与一起十几年前的案件痕迹物证寻找工作。由于现场位于海拔一千余米的山顶,山路崎岖,丛林密布,再加上连日下雨,让现场泥泞湿滑。在连续两天的寻找过程中,林司旗一步步穿越丛林,不顾蚊虫叮咬及山中恶劣的工作环境,与同事们一起用小铲子一点点、一层层清理泥土,筛选可疑物品。
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关键物证被找到,案件得以进一步推进。之后,她还要带上摄像机,一天内往返两趟,配合嫌疑人现场辨认工作。直到当年6月,林司旗共上山五次,每次都是全天候工作,拍摄录像近6个小时,固定大量的现场照片,制作现场勘验笔录,为这起案件的证据链完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最终,这个十多年前的案件终于告破,行凶者被绳之以法,死者家属脸上露出的宽慰神色,带走了她所有的疲惫。
据了解,林司旗曾先后荣获温州市劳动模范、温州市“十佳爱民警察”、平阳县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