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警在火车站巡逻。
宁波社会治安再迎突破,一组数据彰显成效。4月11日,宁波市公安局举行通气会,通报了第一季度“平安数据”:全市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11.5%,纠纷报警减少20.7%,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3.2%,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未发生重大恶性案件。这些变化背后,是公安机关一系列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举措。
在基层矛盾化解上,宁波公安积极构建多元共治格局。联合社区、妇联等部门,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累计排查纠纷3.9万起,成功化解3.5万起,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在医院、工地等矛盾高发地,设立专门调解站,为群众追讨欠薪、赔偿等款项超4000万元。
校园与医院,作为城市的“民生窗口”,其周边安全至关重要。宁波公安着力打造“1分钟应急响应”安全圈,全市63家医院已全面建成该机制,11家重点医院确保3分钟内警力快速到位。学校门口“护学岗”全新升级,重点路段巡逻频次增加40%,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严抓交通违法整治,查处酒驾、超速等违法行为26万余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显著下降。
面对各类违法犯罪,宁波公安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出重拳、下狠手。成功侦破20年前命案4起,打掉黑恶团伙15个,捣毁笑气制售窝点4处。针对电信诈骗这一社会顽疾,组建专业反诈团队,成功追回被骗资金6835万元,电诈警情和损失分别下降16.1%、36.6%,全力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科技赋能,是宁波公安提升治安防控效能的关键一招。通过投入10.8万人次警力巡逻,启用无人机4400余架次开展24小时智能巡查,当场抓获嫌疑人176名。新建警用无人机自动机巢,实现“空地联动”快速反应,商圈、车站等重点区域安全感倍增。
宁波公安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严打犯罪、优化服务,守护市民的平安生活,还将深入实施“共富、共治、生态”三大警务,巩固“专项行动”成果,为护航宁波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安力量。
宁波晚报记者邹鑫 通讯员王岑 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