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温州

乐清这些村火成“网红”,超多人涌入!

日期:2025-04-13来源:温州实验中学作者:温州大学信息门户

在乐清乡村,活跃着这样一群“文化特派员”:他们帮助派驻村打造人文乡村,招募“洋外援”组队参加“村BA”擂台赛,以文艺赋能为抓手,开发农文旅融合新业态……他们成功撬动乡村“流量密码”,助力多个村庄华丽蜕变,一跃成为人气爆棚的“网红村”。

乐清市文化特派员服务团导演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首届“我们的村K”大赛温州片区海选赛。受访者供图

去年4月底,浙江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一年来,25名省、市、县三级文化特派员在乐清广袤的乡野大地上播撒“文化种子”,让泥土气有了新潮味。

在文化特派员的助力下,农文旅融合发展如火如荼。柳市镇黄华村紧扣“鳐鱼”“龙虾”地方美食特色,联动6个标志性文化场景,携手6家当地酒楼,汇集30多家文创、美食摊位,举办“首届鳐鱼嘉年华”“走走黄华·一路繁华”艺术生活集大型活动,累计吸引游客13.5万人次。

“走走黄华·一路繁华”艺术生活集大型活动。受访者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乐清率全省之先,创新打造了文化特派员专家指导团和服务团。专家指导团负责全周期指导文化特派员项目,服务团整合了乐清市文化馆、新时代文化礼堂文艺先锋队等共20支队伍。近日正在火热举行的“三月初十”白石会市,就能看到“文化特派员服务团”助力沉浸式乡村旅游的身影。

围绕文化特派员“一村一品”建设,乐清还结合各村文化特色,引入高校及异地文化资源,通过师生下沉、项目比拼等载体,打造出了“浙南鳐鱼第一村”“音悦田园幸福之声”“南师故里”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

乐清市文化特派员专家指导团、服务团成立暨温州大学乡村音乐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现场,文化特派员服务团文艺表演。受访者供图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从一个圈到破圈层,文化特派员如何通过文化之力,塑造乡村之形?驻柳市镇黄华村的省级文化特派员路毅,坚持“村庄和村民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的理念,将“瓯潮里”历史文化旅游街区项目基地与黄华文化礼堂巧妙融合,进行IP文化墙绘等微改造提升,并利用村史馆、南怀瑾私塾馆等特色场所,打造连续性文化服务场景,举办了各类特色文化活动。去年,黄华文化礼堂获评浙江省金牌五星级文化礼堂。

乡村的精气神也在文化特派员“种”文化中焕然一新。北白象镇琯头粮仓蝶变为横春书苑,成为网红阅读打卡点;雁荡镇利用市文物保护单位施氏宗祠这一文化遗产资源,打造展示宋代历史文化及村庄故事的樟下人文馆;大荆镇下山头村以石斛为核心,邀请国际留学生参与非遗石斛工艺体验、举办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乡村文化品牌走向国际化。

文化特派员精烹“村晚”盛宴,原创音乐作品《城东快乐生活》在村晚登场。沈沁泽摄

一个个文化项目与村民文化生活紧密结合,让村民唱主角、做“民”星。一年多来,全市文化特派员累计开展80余场次理论宣讲、300余场次文化文艺活动,帮助派驻地增收248万元。他们挖掘和培养乡村文化骨干175人,组建52支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举办了“戏曲非遗趴”、省摄影大赛、纪念南怀瑾先生诞辰107周年、乐清市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等各类活动。他们还带动了各类原创文艺作品推陈出新,村民参演的原创舞剧《武状元支遇》、原创音乐作品《城东快乐生活》等登上乐清村晚舞台,歌舞剧《在清江》正在编排,纪录片《寻音足迹》即将开拍。

乐清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深化文化特派员制度建设,全力实施“文π·365”工作计划,探索实施“乡村文化共建共享圈”结对建设,加快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推出更多群众有感、参与、受益、满意的标志性成果,并通过促保障、优服务、强建设等举措,把高品质文化项目送到基层一线,推动文化特派员工作落地落实。

来源:乐清发布

原标题:乐清这些村火成“网红”,超多人涌入!

记者 吴秋秋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