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温州

朔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进入设计阶段 “一片繁华海上头”的场景可期

日期:2025-04-14来源:温州人才网作者:温州南麂岛

项目效果图

项目设计范围

朔门历史文化街区

此次项目具体位置

“一片繁华海上头”的“北埠”场景如何呈现?近日,温州朔门历史文化街区再次改造焕新的话题受到关注。4月8日,鹿城区朔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设计定标,这意味着该项目即将实施,进入设计阶段。

打造滨江城市码头

重现“北埠”商业街巷场景

朔门历史文化街区是温州斗城的“北埠”历史功能代表性区域,这里传统的鱼骨形街巷肌理、依山面江的宜居宜商功能格局保存较好,还保留了温州开埠时“西风东渐”的印象和红色革命文化印记,保护范围达21.78公顷。

根据《鹿城区朔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此次朔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项目选址于温州市鹿城区朔门历史街区,位于解放街东侧,水门底西侧。具体改造范围北至遗址南侧,南至打绳巷,西至解放街北,东至水门,用地面积约30203平方米,建筑工程涉及面积5905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建筑改造提升、立面修饰、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等。项目建设周期24个月,其中施工工期18个月。立足2026年园博园开园重要节点,该项目工程预计2026年完工。

本次涉及改造的街区范围紧临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公园,未来将作为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及申请海丝世界文化遗产。锚定“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展示区、千年斗城5A级景区、全国知名文旅打卡点”打造目标,“滨江城市码头、北埠商业街巷、商贾云集之地”是该历史文化街区未来要打造的核心特色价值和新“标签”。

该项目拟通过海洋文化、港埠文化等主题提炼,活化历史空间,引入商业活力,形成朔门街区与古港遗址的良性互动,构筑一个集沉浸式考古体验、地方文化教育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古城文商旅生态圈,重现“一片繁华海上头”的“北埠”场景。

项目范围内“宝贝”多

精细化“微更新”设计

为构建多元化城市发展空间,激活旅游产业,打造多元化发展生态圈,朔门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设的项目前期工作从2014年10月起就开始筹备,通过组织专家座谈和调研,研究街区的肌理演变、调研历史景观风貌,力求尊重历史文化遗产。

相比温州其他历史文化街区,朔门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情况更复杂,涉及保护的建构筑物节点多。该项目范围内包含传统建筑、中西合璧建筑、现代建筑以及历史古迹遗存,场地范围内的“宝贝”不少,共有9处历史古迹遗存,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3处,历史建筑5处,其中3处为水井。工期紧任务重,该项目设计改造的一大难点是由于紧邻省级文保单位——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并有部分改造区域在古港遗址保护范围内,相关设计改造建设的审批程序比较繁杂。

“从2018年的蝉街改造开始,我一直有参与温州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温州设计集团是本次项目设计联合中标单位之一,该集团风景园林设计院设计一所所长郑绿荫说:“不同于以往的项目,此次的设计范围既属于省级文保单位古港遗址的保护范围又属于省级历史街区的核心保护区域,因此上位规划和现状建筑的基本价值成为街区整治改造的首要依据,这也为这次的改造设计带来一定的挑战。”

面对有限的改造设计空间、资金和时间,设计中标单位此次将更多采用“微更新、渐进式”的手法,以最小干预,精细化建筑分类整修措施。郑绿荫说:“我们不仅要注意保护好历史遗存,也会发现近现代建设的优质特点,希望街区的特色风貌和多元化建筑风貌得到延续、传统建筑的原真性得到保留,这样才能让街区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挖掘宋元古港文化特质

破题“千巷一面”

青石铺就的路面、两侧仿古的建筑、卖着相似纪念品的商店……近年来全国各地“千巷一面”的老街区设计屡被游客诟病。朔门历史文化街区再次焕新的消息一传出,就吸引了众多温州市民“围观”。不少温州市民开始担心朔门街区的改造设计出新难,“脑子里已经有建成的画面了,五马街、梧田老街、寺前街……长得都一样。”但也有人表示,建筑样式都是温州的,本来就差别不大,这种老街设计太超前反而会失去特色。

温州的古街古巷和其他城市的街道巷陌如何区别?温州本土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区如何实现差异化?面对历史文化街区设计同质化难题,郑绿荫认为,传统建筑与居民生活构成了老街巷重要的集体记忆,并形成了独特的标识,只要深度挖掘每条街巷的独特“风味”,就能让这条老街拥有独一无二的特色印记。

据郑绿荫介绍,本次设计改造将依托古港遗址文化IP,深入挖掘街区和古港的文化脉络,以宋元古港为蓝本,希望打造一个能够沉浸式体验遗址公园文化的交互场景。“我们将通过采集独特的北埠空间特征和历史文脉,疏通街巷脉络、活化院落空间,为街区保留天然的丰富感和探索感,把朔门街区打造成蕴含千年古港文化基因的独特的未来街区,力争游客穿行一街一巷都能沉浸其中。”

同时,在郑绿荫看来,历史街区的打造应是多维的打造。硬件改造提升并不难,前瞻性、融合老百姓需求与文化的设计,以及运营才是老街区有活力的关键。在街巷文化空间设计提升上还要平衡好“宜居”和“宜游”。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朔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进入设计阶段 “一片繁华海上头”的场景可期

记者陈怡文/摄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