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社会工作宁波实践。去年,“村民说事”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案例选》;全国志愿服务培训班及现场会、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党建现场推进会在我市举办。9个案例入选“2024年度百个新兴领域党建创新案例”,数量居全国第一。
全市社会工作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站位大局思考谋划、围绕中心主动作为、聚焦基层减负赋能、服务群众引领凝聚,全力以赴抓组建、优运行、开新局,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四明大地上,一幅幅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社会工作图景正徐徐展开。
开局立新
高站位护航中心大局
2024年1月22日,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挂牌成立。同年2月,各区(县、市)委社会工作部均挂牌组建。作为党委职能部门,全市社会工作系统以实干担当、勇立潮头的奋进姿态,锚定新时代新方位,深入推进全市社会工作。
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组团助企、企呼我为”行动,选派2500余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协助推动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类问题5092个。创新开展“送政策促发展、送服务进社区”行动,撬动以旧换新消费2.86亿元。
守护群众美好生活。充分发挥村社居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方式凝聚共识,推动充电桩建设、电梯加装、防盗窗改造等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变革创新
高质量抓实新兴领域党建
甬爱E家江北枢纽站推出“清凉驿站”“爱心体检”“青年午校”“甬爱成长营”等项目,开发的“触网启航”课程——“短视频运营36计”,让外卖小哥焦建魏收获颇丰。
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就要向哪里延伸。市委社会工作部牢固树立“大党建”理念,努力推动新兴领域党建攀高跃升。
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健全两新工委《工作规则》,实施《两新领域重点工作清单》,压实党建共治,强化协同联动。
覆盖质效持续提升。开展覆盖攻坚提升行动,纳管流动党员1.49万名,新建新兴领域党组织335个、群团组织11381个。
引领凝聚抓深做实。制定实施新兴领域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新就业群体“甬爱之城”建设,集成研发“甬爱码”,发布友好社区(园区)建设工作指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甬爱小区3536个、甬爱商家8433个、甬爱驿站2433个、充换电站11321个,“甬爱码”认证通过15073人。
理念革新
高水平推进基层治理
今年清明,我市通过机制创新、隐患整治、文明宣导的深度融合,以网格化治理的“绣花功夫”交出善治答卷。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市委社会工作部全面推进《宁波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宣贯实施,创新“平台主建、部门主用、属地主责”联动机制,推进村社网格化服务管理、部门网格化履职“两网融合”,推动服务群众、基层治理、应急消防、金融反诈等问题共治。全年发动网格力量走访巡查2.06亿次,流转处置基层治理三级以上事件70.9万件。
智治赋能减负。我市推进基层组织“滥挂牌”治理,在全省率先出台村社事项准入办法和村社事项清单,村社事项从105项、97项压减至65项、54项,升级打造的“村社智管家”成为全省数智治理唯一试点。
强基赋能并进。我市推动现代社区建设提质增效,全市社区分类治理覆盖率达81%,试点成立26家社区社会企业,发放“甬网服务联心卡”250万余张,创新搭建“村社故事宁波声音”平台,形成“一地创新、全域共享”的放大效应。
服务暖心
高标准做实志愿服务
“暖暖的新家”项目通过政府、社会资源联动,正切实改善困难家庭的生活面貌。在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动下,已组织志愿服务3600余人次,筹措资金507万元,完成423户困难家庭住房改造。
志愿服务温度与实效全面提升。我市出台了《关于推动宁波市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健全完善志愿工作组织体系、力量体系和动员体系,建立志愿服务活动行事历。“欢乐幸福年”“志愿服务主题月”等活动蓬勃展开,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达275万人次。
社会工作人才是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核心力量。市委社会工作部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专业人才社会化、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化“双转化”路径,创新推动“专业社工+志愿者”“专业人才+志愿者”融合发展模式。
去年,我市通过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水平考试人数达1.64万。目前,专职社工总数9312人,社区专职工作者持证比例达81%,居全省首位;获评高级社工师5名、省级社会工作领军人才6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只争朝夕,不负期待。新的一年,全市社会工作系统将紧扣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等中心任务,围绕护航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聚焦新兴领域党建、平安善治建设、凝聚服务群众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奋力打造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市域样板,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迈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王佳 通讯员 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