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上升,赶海成了热门休闲活动,不少人前往海边,在滩涂上寻找蛤蜊、螃蟹等海产,享受亲近自然与收获的乐趣。然而,随着赶海活动的日益火爆,一个潜藏的健康风险也悄然浮现——创伤弧菌感染。
不久前,一名13岁的少女小琳(化名)光脚赶海时,不慎被牡蛎壳割伤右脚,起初家里人并未在意,简单冲洗后继续游玩,2个小时后伤口开始出现青紫色肿胀。家人立即将小琳送到县第二医院急诊科,值班医生王焕祥发现伤口处嵌满贝壳碎片与淤泥,随即马上启动清创流程,现场可见伤口污染严重,X光显示足底存在多处异物残留。
“贝壳边缘像刀片般锋利,淤泥里的细菌更可能引发致命感染。”王焕祥在局麻下为小琳实施异物取出术,耗时40分钟清理出8块贝壳碎片。术中发现创面已出现早期炎性反应,若不及时处理,创伤弧菌等海洋致病菌可能引发坏死性筋膜炎。
“近期已接诊多起赶海受伤病例,像这种伤口一旦感染创伤弧菌,48小时内就可能致命。”王焕祥解释,创伤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尤其活跃于20℃以上的海水和淤泥中。这类细菌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后,可在24小时内引发剧烈红肿、血疱,并迅速导致坏死性筋膜炎或败血症。
赶海虽有趣,但健康安全不能忘。王焕祥提醒广大市民,赶海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尽量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海水,尤其是有伤口的情况下。如果不小心受伤,应立即用干净的水冲洗伤口,并尽快就医处理。“很多伤者觉得小伤口用清水冲冲就行,其实海洋创伤处理要争分夺秒。”此外,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进行赶海等海边活动时更要格外小心,因为一旦感染创伤弧菌,他们的病情往往会发展得更为迅速和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