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征关税的持续影响下,浙江外贸企业持续承压。虽然困难重重,但不少企业表示,目前正通过开拓新兴市场和技术创新等方式主动应对,有信心在变局中寻找到新的机遇。
市场布局:从单点到多元
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商户们的外语学习开始从英语变成了阿拉伯语。商户吕旭连的3D打印玩具此前80%的订单依赖美国市场,他意识到“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有意拓展中东等地客户,如今美国市场份额逐渐降至三分之一。如今,他还把因关税暂时空出来的产能,放到新产品的生产上,新增饰品类、工艺品类产品填补产能空缺。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浙江多地的企业积极参与,抢抓机遇拓展市场。
主要研发生产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减压阀、工业燃气取暖器等产品的嘉善贝世德机电则瞄准俄罗斯市场,希望通过广交会在俄罗斯方面深耕和拓展,逐步降低对欧美市场依赖,分散市场风险,追求新业务的增长。
嘉善志达机电有限公司将目光投向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已安排与泰国客户的会面,进一步探讨合作机会,扩大市场份额。
竞争策略:不拼低价拼技术
技术升级成为浙江企业应对关税壁垒的关键妙招。再过几天,嘉兴哲轮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批货就要从宁波舟山港发往美国。
哲轮科技主要研发生产电助力自行车,据了解,这种电助力自行车在美国要卖2000美元一辆,尽管眼下受到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但副总经理陈伟民底气十足:“核心是定价权,我们基本上把整条链都已经建立了,所以当你某一个环节,比如说关税出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们其他的环节具备了应对能力。”目前,该产品依然在美国市场卖断货,桐乡工厂产线已经排到了8月份。
面对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已提前布局应对,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该公司的常务副总叶国云透露:“通过今年最新的产品开发,我们已经开发出了最新的产品、技术含量最高产品。‘东边不亮西边亮’,我们要打开世界地图做生意,跟全世界的人做生意,我们企业非常有信心。”
渠道模式:外贸内销两手抓
温州的一家老牌制鞋企业,七成靠外贸出口,美国市场又占据其中的三分之一。总经理张文杰透露,有美国品牌提出加价30%合作,但企业选择暂缓接单,转而开拓内销与欧洲、中东市场。“其实我们出口的品质还是比较好的,转为内销的话应该说也是一个契机吧。”董事长余荣岳表示。
位于桐乡市的科隆五金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修理工具、家用组套工具等产品的出口企业,如今也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市场。今年,科隆五金面向国内市场,推出了全新“主打款”——138件套家用组套工具。桐庐莱雅文教用品有限公司通过“内外双线并进”稳订单,企业原以欧美为主销市场,据总经理马平康介绍:“关税升级以后,可能会有影响,但我们也提早做了准备,我们现在平台比较多,比方像国内的话有18个天猫店,外贸的话,关联的国际站有30多个平台。”
政企协作:“双向奔赴”共谋破局
面对复杂的外贸环境,浙江政企协同发力,以“双向奔赴”破解发展难题。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进行了一场针对外贸企业的“问诊会”,助企服务专员们对企业现状、诉求逐一记录。据了解,五常街道共有企业主体22000余家,其中外贸企业200余家。为助力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街道积极落实余杭区“高质量发展68条”政策,联动商务等部门,主动“送政策、送服务、送要素”。
在金华举办的首届全球产业数智化跨境合作大会上,省内各地的56家电动工具企业发布153个新品,将以同一个集群品牌的名义“走出去”。今年“集群品牌”计划还将在15个海外区域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再建设15个,减轻企业“出海”困扰。
金华市经信局党委委员姜勃表示:“从政府角度来看,我们也会加大精准政策的出台,总之一句话政府肯定会和企业一道,共渡难关。”
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持续冲击,浙江外贸企业坚定信心,谋求“被动承压”到“主动布局”的战略转型,正在以变应变、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