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温州

陈碎雷:科学研究引领技术攻关 产教融合助推地方发展

日期:2025-04-16来源:温州区号作者:温州台风网14号台风

   “高校教授既要当好科研技术的探索者,科研队伍的培养者,更要当好产业升级的服务者。”作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现代物流学院院长、科技副总,陈碎雷主持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学术科研专著2部,指导学生荣获全国职业学校“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项5项,为行业培养物流服务师和叉车司机高级工359人、技师200余人,以教育者的情怀、科研者的追求、实践者的气魄,书写了一名新时代高校科研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科技副总:科研技术的探索者

  “多亏了陈教授,通过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我们不仅节省了40%以上的人工成本,也荣获了浙江省物流创新企业的称号。”温州泰易达物流企业总监邱立武赞叹道。而让他称赞不已的陈教授便是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陈碎雷。

  陈碎雷利用寒暑假担任企业科技副总以来,成功带领科技轻骑队为泰易达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运营提供技术服务和专业支撑。据了解,该平台集货物运输、仓储配送、信息配载于一体,平台推出后有效地帮助温州泰易达物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30%以上,提升效率25%以上。凭借该先进技术项目,泰易达成功入选浙江省物流创新试点企业,企业科研案例也在全省物流信息化行业推广应用。

  温州泰易达物流企业总监邱立武表示,与陈碎雷教授科研团队的合作成效显著,合作前景广阔,期待这一合作模式能够成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范和标杆,为更多企业和高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无独有偶,陈碎雷设计开发的物流自动化设备在温州东风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得到应用,开发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并已授权,产生经济效益120多万元。十多年来,陈碎雷始终活跃在产业一线,带领科研团队以技术形式公益帮扶企业解难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行业教授:科研队伍的培养者

  想要行业有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培养人才。温州作为民营经济活跃的地区,不少企业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带徒传艺是陈碎雷想到最适合的方式。这些年,陈碎雷通过系统性地教学、培训和指导,为企业培养了200多名物流技师,其中有些年轻的技师还获得“青年工匠”的称号。

  温州寰宇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佳美是陈碎雷的学生,在校期间跟着陈碎雷做科研和参加技能竞赛,毕业后创办了自己的国际物流企业。现在每当企业遇到技术问题的时候,陈碎雷都会义务帮忙解决。

  在学生眼中,陈碎雷的课程总是充满科技感。他将企业的技术案例和前沿技术融入专业课程,学到的知识都能应用到实践中去;他带领学生参与企业技改项目,近5年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5项,孵化创新创业团队5支。

  此外,陈碎雷每月还带领科研轻骑队去物流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活动,从物流信息系统功能研发、库存控制、企业降本增效等方面,为会员企业提供大量的技术服务,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为温州市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政府技术专家:产业升级的服务者

  城市货运配送是城市运转的“动脉”,是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窗口。近期,温州绿配示范创建“瓯越样板”成功入选全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典型案例,温州城市绿色配送的经验做法在全国进行推广。而这份成绩的背后,还有陈碎雷的一份力量。

  过去,“通行难、停靠难、装卸难”一直是困扰大中城市物流配送发展的难题。2020年,陈碎雷在走访调研后,带领项目团队开展技术攻关,牵头起草《温州市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企业认定考核管理办法》《关于取消市区新能源小型货车号牌的竞投额度和费用的建议》等,被温州市政府职能部门吸收采纳,从此温州市区新能源货车实现免费上牌、主城区道路非高峰时间段自由通行、免费停靠等便利,解决了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也满足了市区群众对城市配送的迫切需求,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现在,你在温州市区的繁华入口可以随时发现新能源货车在身边通行,成为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的生动场景。据统计,截至目前,市区累计新增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8000多辆,城市配送车辆利用效率提高21.66%,平均吨公里配送运输成本下降13.09%,城市配送车辆单位周转量能耗降低11.56%,打造了具有温州特色、市民普遍满意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瓯越样板”。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