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陈烨
“我现在心情有点复杂,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总之真的谢谢大家!”从入园到离开,半个小时里,感谢的话,青青说了不下十遍。
4月18日一早,她带着女儿小圆走进北仑区柴桥幼儿园。在北仑区教育局和柴桥街道推动、多部门合力下,2岁半的小圆从妈妈的背带里解放出来,正式入托。(此前报道:一场守护行动托起“背篓女骑手”的春天)
视频制作记者陈烨邱琼
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小圆成了“团宠”
“孩子语言表达很清晰,交往能力也不错,有比较好的适应能力。”当天上午,柴桥幼儿园园长叶群燕和两位老师带着青青和小圆,参观幼儿园的各个功能区。让叶群燕感到惊喜的是,小圆第一天入托,表现就非常好。她不胆怯,口齿清楚,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很强的探索欲。



小圆探索幼儿园的各个角落。
“这是小白兔。”看到摆设在一角的卡通兔子雕塑,小圆好奇地上前摸一摸。“哇,那是滑滑梯吗?”看到教室门口有一座小小的滑滑梯,她又拉起老师的手,兴奋地往前跑。
在教室里,她成了哥哥姐姐的“团宠”。孩子们一个劲地拿玩具给她,吃点心时,大家又担心妹妹太小,会不会拿不稳杯子。这群平均年龄也不过3岁多的小大人,用最笨拙也最真挚的方式呵护着新来的妹妹。

小朋友们很喜欢新来的妹妹。
9点10分,点心时间,当天的点心是豆浆和草莓饼干;11点,吃午饭,两菜一汤,咖喱牛肉、白菜油豆腐搭配番茄蛋花汤;午饭后休息片刻,就进入午睡时间。

小圆喜欢吃草莓夹心饼干。
“陪”妈妈送外卖以来,这是小圆作息、饮食最规律的一天。“午睡了,也很乖。”中午12点多,叶群燕给记者发来一张照片。照片里,小圆乖乖地躺在小床上,不哭不闹。

午睡时间,小圆不哭不闹。
“太快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我最大的难处。”面对记者,青青直言“不可思议!”
从报道青青背娃送外卖,到落地解决孩子托育问题,仅用时5天。这期间,有来自多方的爱心,也有北仑区教育局的温暖接力。
为了尽快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北仑区教育局前期排摸了柴桥范围内3家有托育资质的公办幼儿园。柴桥幼儿园距离青青暂住地不过3公里,距离近、接送方便,显然是青青的第一选择。虽然柴桥幼儿园目前尚未开设针对2到3岁的托班,但在“托幼一体化”的政策支撑下,该园正在探索开设混龄托班。在完成新生登记和体检后,小圆加入了小班,与哥哥姐姐一同成长。

青青了解新生入园情况须知。
“我们会越来越好的!”青青婉拒后续所有帮助
“谢谢你们在我和女儿需要打伞的时候,替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我感觉,整个世界都亮了。你知道吗?这种心情很难表达。”青青总觉得自己嘴笨,除了“谢谢”不知说什么好。可是,就在当天下午,一条微信语音让记者心头一热。
连日来,这场爱心接力不仅牵动着政府部门,更在全城掀起温暖浪潮。宁波市民以及更多的网友通过甬派客户端、宁波晚报视频号、宁波晚报抖音号等多平台为青青鼓劲加油,并想为她和孩子尽一份心意。
“青青和孩子可以跟我和女儿一起住,房租费我出,生活费商量着来。”
“孩子的玩具包括以后的文具,我都可以承包!”
……

部分温暖的留言。
不相识的善意,向她涌来。有人特地赶到柴桥,只想找到她,提供帮助;有人整理出一大包物资,想获得青青的联系方式;有人被青青的坚强所打动,一条条留言如同春溪漫过卵石,在评论区“敲响”爱的和声;还有很多人因为这件事,被宁波“大爱之城”所温暖,触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谢谢每个人的关心,心意领了。目前我们挺好的,不再需要任何帮助。”青青委托记者向所有关心她和孩子的人表达感谢,并婉拒后续所有的帮助。她说,不用再背着孩子工作,身体上的重担和心理压力都放下来了,她现在只想多申请一些班次,多跑单,多赚钱。“我不觉得苦,只觉得眼前一片光明!大家放心,我们会越来越好的。”
这个春日,注定会成为母女生命里的特殊印记。那些曾在奔波途中被风雨模糊的景色,终被写成了带着温度的人间叙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