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惠民生 增福祉 促友好 今年老龄工作这么干

日期:2025-04-21来源:宁波银行作者:宁波工程学院

老年朋友才艺秀。

近日,全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举行,全市各地切实按照会议部署要求,认真谋划落实举措。我们来看看各区(县、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增进老年人民生福祉——

海曙区:蓄势赋能谋发展锐意探索谱新篇

2025年,海曙区将以“三个有力”为抓手,奋力开创老龄工作发展新局面。

一是激发银龄团队“互助力”。深化“银龄行动”,加强老年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老年志愿服务激励和保障机制,总结推广鼓楼街道“百岁粥坊”等为老组织志愿服务实践经验,培育挖掘不少于6个专业化、有影响力的老年志愿服务示范性项目。组织开展全区“敬老月”活动,积极讲好孝亲敬老好故事。

二是配强为老阵地“支撑力”。探索老年活动场所“中心—站”模式,年底前成立区老年活动中心,打造集“休闲娱乐+教育学习+社交互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为老服务阵地;探索建设村级“乐龄之家”,更好满足“家门口”老年活动和养老服务需求。制定出台基层老年协会建设指引,完善基层老年群众组织规范化运作机制。

三是提升老年教育“成长力”。持续推进“‘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在全区106个老年电大教学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社区驿站式老年教育服务网点。年内组织开设老年电视大学“第二课堂”,推动实现老年教育100%进驻养老服务机构。

江北区:机制筑基服务提质创新赋能

2025年,江北区将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一体化”运营,聚力构建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谱写“乐养江北”幸福图景。

一是织密老龄工作“保障网”。充分发挥区老龄委纵向联动强、部门联动快优势,完善老龄工作格局。全面落实《江北区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二是提升养老服务“含金量”。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一体化”运营改革,监督、引导7家专业运营单位统一建设、服务和考核标准。推进北岸颐养中心建设,引入品牌运营团队,提供高品质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践行“开门办养老”理念,实现3家专业机构向社区、居家延伸服务。老年助餐服务提标提质,新建全龄食堂2家、老年共享餐厅1家。

三是激活银龄力量“新动能”。支持企业加强智能银发产品研发,提供更多康复理疗、护理等方面的智能产品,加强对“星巡科技”等龙头企业的培育。完成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400户。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为老社会志愿服务。

镇海区:聚焦创新实践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镇海区将以实施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提质行动为抓手,以“惠民生、优服务、助发展”为工作方向,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是绘就“老年友好”图。开展全国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培育和建设,住宅电梯更新及加装29台,打造敬老爱老城市公共汽车线路2条。实施新时代“银龄行动”,组建区银龄志愿服务中心,培育一批老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优化老年教育资源,老年电大教学点在村(社区)覆盖率达100%。

二是织密“服务设施”网。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和国企化改革行动,建成投用九龙康养中心、2家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完成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改造工程,提升一批基层老年人活动中心(室)和乐养睦邻点。改造居家养老服务站12家,打造全龄友好食堂2家,新增老年共享餐厅1家。打造“爱心卡”应用场景示范样板2个。完成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450户以上。

三是走好“品质提升”路。实施养老机构服务“1+X”提升行动,调整养老机构收费管理办法,探索养老机构“智慧消防”工作模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连锁化、区域化、品牌化建设,探索“社区+物业+养老”协同联动机制。高质量完成2个省级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探索开展高龄独居老人、纯老人家庭“安心养”项目。

北仑区:用心深耕“银龄守护”用情绘就幸福画卷

2025年,北仑区将聚焦老年人多层次需求,统筹推进养老服务、社会环境、银龄助力三大体系建设。

一是实施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续建养老机构2家、建成投用1家、新开工1家、谋划推动2家。新增认知障碍照护床位40张。续建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0家,推进中心(站)一体化运营。新增老年助餐点位10个,打造全龄友好食堂和老年共享餐厅各1家。到年底新增“双持证”养老护理员102人。

二是开展社会环境支持行动。加力建设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助推全域适老。探索设立老年维权工作室,强化法律援助和涉老矛盾调解。发挥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电视大学等平台作用,促进老年教育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规范基层老年协会管理,组织开展“慈孝文化节”“敬老月”等系列活动。

三是推动银龄助力扩面行动。扩面推广居家适老化改造,谋划推动养老服务“爱心卡”落地应用,探索建立银龄人才数据库,打造“帮帮团系列”银龄志愿服务品牌,探索“以老养老”新路径。鼓励退休技能人才以传承技艺、师徒帮带模式,助力小微企业降本增效,赋能北仑制造业发展。

鄞州区:奋力打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区域样板

2025年,鄞州区将围绕“二个体系”“一个平台”建设,奋力打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区域样板。

一是健全“享老”服务体系。编制“十五五”全区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力争新增2个以上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办好“家门口的”社区老年大学,推进老年电视大学扩容提质。举办银辉志愿服务项目比赛和展示交流活动,通过“制度设计+平台赋能+生态培育”三重路径,培育一批老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谋划建设区老年活动综合体。

二是优化“养老”运行体系。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新(改、扩)建养老机构2家,其中竣工1家;新建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家;打造全龄友好食堂2家,新(改、扩)建标准化老年食堂6家,新增老年助餐点30个、共享餐厅6家。落实省共同富裕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医中增养”模式,区内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养老床位50张。

三是构建银发经济平台。构建“一会”“一展”“一园”鄞州银发经济发展平台。发展壮大全省首个区级养老产业协会,培育银发经济生态圈;完成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1500户,带动消费3000余万元,举办银发经济生活展;谋划银发经济产业园,盘活利用总建筑面积9万余平方米的美康生命健康产业园物理空间。

奉化区:推出三大举措打造“银发幸福工程”

2025年,奉化区将以教育提质、医养融合、居家创新为抓手,积极打造“银发幸福工程”。

一是打造“家门口”知识课堂。以“万名学员进课堂”为目标,推进老年教育工程提质扩容,全面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实现老年大学破1万名学员规模。通过开设社区治理、智能技术等特色课程,鼓励老年人参与基层服务,打造全国老年教育示范样板。

二是完善“医养护一体化”体系。重点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功能互补,推动公办医疗机构增设养老照护专区,完善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嵌入医疗服务,完成岳林康养院“一级医院”资质建设,让老年人享受“医疗+养老”一站式服务。

三是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打造“15分钟养老生活圈”,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一体化运营。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制定县域特色3A+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地方标准。探索推动老年助餐国企化连锁运营,创新实施“智慧食堂+机器人烹饪”新模式,打造全龄友好食堂4家、老年共享餐厅1家、新改(建)老年食堂4个和7个助餐点。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不少于750户。

余姚市:推动老龄事业可感可知可及

2025年,余姚市将聚焦“四全”、实现“四化”,推动余姚老龄事业可感可知可及。

一是聚焦力量全方位,实现发展协同化。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组织召开余姚市老龄委第一次全体会议,选定镇、村两级老龄工作联系点,出台老龄委工作规则、老龄办工作细则及年度工作要点等文件,凝聚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

二是聚焦需求全要素,实现保障精准化。贯彻落实省政府有关领导对余姚市山区农村养老工作的批示精神,推进四明山区互助颐养小院建设,形成以家庭为核心、乡村为依托、医养相结合、互助服务为导向的特色服务模式。

三是聚焦供给全链条,实现服务多样化。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推广力度,力争新改造千户老年人家庭。深入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积极建设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选荐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敬老助老模范人物,营造全社会孝老爱老助老的老年友好环境。

四是聚焦领域全协同,实现银龄互助化。以余姚市银辉志愿者联合会为纽带,充分发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奕永庆、姜荣华等老年志愿者的余晖余热,鼓励“银智帮”科技帮扶、老科协会员讲师团、老卫协专家义诊等品牌项目稳步发展,为实施新时代“银龄行动”贡献银发力量。

慈溪市:创新“四链”打造老年友好县域样板

2025年,慈溪市将创新构建“制度协同—资源整合—保障升级—价值激活”“四链”协同机制,全面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县域样板。

一是打造全域联动“指挥链”。构建“1+2+N”老龄工作新格局,部门协同开展“五个老有”工作。启动编制“十五五”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规划,联合高校开展人口老龄化课题研究。充分发挥民政部老龄工作联系点创新实践作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

二是织密为老服务“资源链”。构建“老年电大+特色课程+云端课堂”教育体系,实施“老年教育讲师团300场送教”行动。升级老年活动中心,打造集文化娱乐、教育学习、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依托慈溪市夕阳红艺术团开展送戏下乡活动。

三是延伸老年福祉“保障链”。深入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大力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推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实施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康复工程——动脉硬化筛查项目,为1.5万名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

四是激活银龄人才“活力链”。依托市老年活动中心探索成立市银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打造集“能力评估—教育赋能—就业支持—价值反哺”四位一体的全链条机制,积极开发“银发顾问”“社区管家”等适老岗位。探索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储蓄管理机制。

宁海县:多点发力探索老龄工作“新解法”

2025年,宁海将在老龄工作上多点发力,打出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组合拳”。

一是优化设施提服务,深化融合促养老。深化居家养老“1+X+N”运营模式,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场景深度融合。培育“慈善+”助餐项目,加大“幸福陪餐”慈孝助老活动宣传,打造10个村(社区)老年助餐配送点、4个老年食堂、2家全龄友好食堂和1家共享餐厅,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就餐供给。做好“爱心卡”政策宣传,不断增强“爱心卡”服务供给能力。

二是壮大队伍拓项目,创新形式促参与。深化拓展“银龄互助”项目,探索“摩登银龄”风尚系列主题活动,组织“银龄公益市集”“岁月留声”故事分享会、“追寻城市记忆”假日出游、“银发风采”才艺展示等活动。以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结合“敬老月”开展“宁养缑城”系列主题活动。

三是做深高山精养老,推广旅居树品牌。推进黄坛镇双峰村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该镇10个村站点的“一体化”运营,全力打造高山“康养”服务品牌。整合“万年青”志愿等服务团队力量,为山区老人提供更加高效、全面的养老照料与医疗健康服务。依托生态资源,讲好高山旅居养老故事,拓宽养老消费领域,实现养老消费的多元增长。

象山县:加快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2025年,象山聚焦老年人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参与等协同发展,加快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是谋划顶层设计,培育特色活动品牌。优化调整县老龄工作委员会,研究制定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新时代“银龄行动”等文件。组织老年协会会长业务培训。深化“银耀半岛”“老年阅读”工作品牌建设,开展“用镜头纪录银发风采”首届老年人短视频大赛活动。

二是发展民生事业,用心用情健康养老。开设医中增养床位100张,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达60%以上,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认知症床位数分别达400张、20张。启动2家养老机构新(改)建项目,完成1个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一体化运行,推广农村颐养小院居家养老模式,新改建农村颐养小院6家。实施失能老年人“四个一”健康敲门行动。

三是聚焦老年需求,助力银发经济发展。结合象山党群服务中心示范样板“共富工坊”直营店,打造县域“爱心卡”服务场景示范点位。发展乡村旅居式养老,培育“基地+驿站+线路”康养旅居项目,全县推出4条滨海康养度假线路,东海银行象山支行在象山老年公寓打造“东海银龄驿站”。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伍慧 市民政局供图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