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午12时30分,武义县履王线郭塘村口发生惊险一幕:一辆右转汽车与左转三轮车发生碰撞,三轮车驾驶员受伤出血倒地,地面血迹触目惊心。
此时,省红十字会二级救护师陈建平恰巧路过,他迅速将车停至安全区域,带着随车急救包冲入现场。面对痛苦呻吟的伤者,他表明红十字救护师身份,半跪于地快速检查伤情——伤者左脚、脚踝等多处开放性创伤伴活动性出血。陈建平立即使用纱布块清理了伤口,并使用自粘伤口敷贴加压止血。其间他不断安抚伤者情绪:“救护车马上就到,保持呼吸平稳。”12时40分,将伤者移交赶来的120医务人员,他才默默离开。现场群众感叹:“血泊里那个跪着包扎的身影,看着就让人安心。”
据了解,这已是陈建平第七次路遇险情挺身而出。2018年,在后陶村路口,对车祸伤者进行现场止血;2024年3月在环城北路交叉口,为七旬电动车骑手处理腿部骨折;2024年8月29日深夜,在壶山隧道,为头部外伤学生专业包扎;2024年9月10日,在金华市区八一南街,上班途中急救上肢骨折老人……
从业至今,陈建平的急救包已累计使用27次,随车配备的绷带、止血带等器材见证着“宁可备而不用”的坚守。正如他常说的:“急救箱里装的不只是药品,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据了解,2018年陈建平成为红十字应急救护师以来,每年参与培训70余场次,体验馆讲解20余场,培训救护员900余人,普及救护知识超3500人次。在文化礼堂、学校教室手把手教学心肺复苏,被学员亲切称为“陈老师”。车载急救箱里泛黄的培训证书、老旧的红十字急救包,记录着他从普通市民成长为省级救护师的蜕变。
“遇到意外,敢救比会救更重要。”陈建平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武义县红十字会负责人透露,在他的影响下,武义县已有108名各行各业的救护员志愿者自愿配备急救包,形成“流动救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