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杭州

绍兴“智祚农谷”的智慧农业新图景

日期:2025-04-24来源:杭州烟花秀最佳观赏地点作者:杭州市中医院

从抛荒农田到科技沃土

杭州日报讯 从绍兴鉴水科技城东北侧上空俯瞰,占地近1700亩的“智祚农谷”绿意盎然,无人机不久前播撒下的稻种已经发芽,田间地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无土种植、气雾栽培、智慧检测、远程管理……日前,记者走进这个距离绍兴市中心仅2公里的都市农业园区,循着科技与农耕交织的气息,沉浸式体验“智慧农业”的魅力。

“数据种田”,人工成本降六成

“两年前,这还是一大片抛荒的农田和散落的闲置农房。2023年11月,这里完成征收后开始高标准建设,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建起了‘智祚农谷’。”作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方,浙江乡投集团运营负责人朱炜江介绍,“智祚农谷”是全省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中投资最大的项目,总面积1700亩,其中连片耕地1250亩。

“农田被分割成一块块格田,周边建有出水口。我们安装了智慧化灌溉系统,只要在手机App上点一点,出水口就会自动打开,进行灌溉。”朱炜江说,“大规模连片的土地也为打造智慧农业奠定了基础。不管是无人机撒播施肥、自动化浇灌,还是病虫害、土壤等智慧检测,标准化实施和数据收集都更便利了。”

重视数据是智慧农业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智祚农谷”,遍布田间的传感器实时采集16项环境参数,结合AI算法动态调节灌溉等设备。而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则是农田区的“大脑”,一楼大厅的数字驾驶舱屏幕上,清晰呈现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生长环境参数,通过高度自动化的环境控制系统指导农事生产。数字化管理使单人可远程操控千亩农田,人工成本较传统种植模式下降了六成。

智慧农业里的“自然农法”

“如果说机器换人是智慧农业的1.0版,那么培育方式的改变、创新科技的应用就是现在的2.0版,智慧农业不是‘大棚乱了四季’,仍要遵循‘自然农法’,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并没有变,只不过,原来是被动地跟着时间走,现在能通过技术手段,补齐作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智祚农谷”的“雾耕植物工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种植不用土壤,只需喷“水雾”,光照、湿度可智慧调节,且无需人工……在“智祚农谷”的雾耕大棚内,番茄植株根系悬空生长,通过高压雾化的营养液直接吸收养分。朱炜江介绍,这一气雾栽培(雾耕)技术使作物生长周期缩短了30%,产量提升2-3倍,果实无需清洗即可食用。

“封闭式雾耕环境天然隔离了土壤病虫害,结合物理防控,悬挂黄色板、蓝色板诱杀害虫,不使用任何农药。”朱炜江说,这种“零污染”模式不仅契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追求,更成为长三角高端商超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产品溢价率达40%。

以农塑形、以科铸魂、以文添彩。如今,“智祚农谷”还成为很多学生研学游的热门打卡地。此外,园区内的亲子乐园正在建设中。依托鉴水科技城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低空经济产业优势,这里还将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音乐节、露营等活动,让市民在闲暇之余享受惬意的田园生活。

0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