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周衍平) 4月21日,宁海鸟类摄影爱好者在王爱山王家坑附近拍摄时,意外捕捉到了珍稀鸟类白颈鸦的身影。这一发现不仅为当地的生态多样性研究增添了重要资料,也反映出王爱山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珍稀物种栖息。
白颈鸦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鸦科鸟类,其显著特征为颈部和胸部环绕着一圈洁白的羽毛,与通体黑色的羽毛形成鲜明对比。它们通常栖息于开阔的农田、河滩和河湾等地,以昆虫、小型哺乳动物、谷物及果实为食。白颈鸦生性机警,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其现身往往被视为生态环境优良的重要标志。
这一物种的珍稀程度不容小觑,其种群数量逐年下降,全球范围可能不足1万只,正面临着严峻挑战。2018年,白颈鸦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定级别为易危(VU)。在中国,白颈鸦同样受到高度重视,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年)》,以及《浙江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此次在王爱山的发现,对于研究该物种在浙江地区的分布与生态习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