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温暖的春日早晨,温州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五楼509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攥着笔记本誊写沟通要点的妈妈,戴着老花镜认真录音的奶奶,用手机记录课件内容的爸爸……原来,温州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特邀请温州大学李晓燕教授团队,在日前发起为期2-3个月的0-7岁孤独症儿童家庭干预支持“星光计划”。来自全市的近40个孤独症儿童家庭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一段特别的康复之旅。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家庭是最重要的干预场所。”温州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陈华主任在开班仪式上指出,希望通过“星光计划”,让家长掌握科学的干预方法,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李晓燕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博士,现为温州大学孤独症儿童教育与康复研究中心主任,专注孤独症干预研究20年。她为家长们带来了一场生动实用的培训课程。李教授通过四个长期跟踪案例的展示,着重阐明了家长深度参与干预的重要性,让家长们深刻认识到“日常生活互动时间就是最好的干预时机,比如吃饭时描述饭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并现场传授了“家庭干预三大黄金法则”,号召家长立即行动。最后,李教授还表示:“我们的干预思路应该要发生转变,干预家长自身行为、助力家长改善互动方式,也是推动孤独症儿童行为改善的关键所在。”

活动现场,每位家长都收到了一份精心准备的《家庭干预工具包》,里面包含自检表、打卡表、干预要点策略表等工具。“这些工具太实用了!”陈先生翻看着工具包说道,“以前总觉得干预很复杂,现在发现从日常小事做起,也能取得好效果。”
据悉,“星光计划”采取每周1次线下家长工作坊和每周1次1对1家庭干预指导的形式开展,通过“专业指导+家庭实践+社群互助”模式,帮助家长掌握科学干预方法,助力孩子能力提升。
近年来,温州市不断扩大孤独症儿童教育干预服务供给,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妇幼保健院等公益性机构承接定点康复服务。支持温州市特校设立全省第一所、全国第七所孤独症专门学校“温州市润星学校”,确保全市90%以上县(市、区)建有1家以上规范化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温州市残联以创建全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先行先试地区为契机,结合温州大学李晓燕教授团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会话障碍的成人执行式干预研究》研究实践应用成果,通过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联盟开展孤独症儿童家长培训与康复指导课程一站式服务,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为“星星的孩子”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原标题:“星光计划”为温州市孤独症家庭点亮希望
作者:吴佳蕙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