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潘怡帆
“方孝孺的一生,是追求知识、忠于正道、坚守信仰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风范和士人精神,他的思想和精神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卷上,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近日,记者赴沪专访了上海浦东方孝孺纪念馆馆长方庆平,围绕如何弘扬正学精神、推广方孝孺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方庆平,方孝孺二十五世孙。2012年,年过花甲的他遵循父辈嘱托,组建团队沿着方孝孺的足迹前往宁海、南京、成都等地,四处寻访,考据资料,并在家人的支持下,于2018年在浦东航头丰桥村建设了方孝孺纪念馆暨“求忠书院”。“我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从小就听老一辈的人说我们是方孝孺的后裔,所以我就想,一定要把我们这些后裔的渊源理清楚。”方庆平表示,建馆的初衷便是让更多人了解方孝孺,了解方孝孺“为斯民谋”的思想和精神。
纪念馆占地约2500平方米,分三部分,分别为历史展厅、文化长廊和艺术展览室,里面存有数量众多的皇家文献以及官方典籍(府县志)、重要官员撰写的与方孝孺及其后裔相关的文稿等历史资料。
“建馆期间,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方庆平介绍,纪念馆落成以来,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参观的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中小学生5万余人次,多家人民团体和教育机构在纪念馆设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方孝孺的一生饱读诗书、学识渊博,被誉为“天下读书种子”。对于“读书种子”的内涵,方庆平认为,方孝孺思想与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座丰碑,其治国理政、勤政廉政、治学育人等思想是一个完整体系,他倡导与践行的“为斯民谋”政治主张与当代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谓一脉相承。
上海浦东方孝孺纪念馆落成后,在上海地方史志学会的牵头下,又成立了上海方孝孺研究专委会。几年来,又联合长三角各机构和专家,举办了方孝孺文化座谈会、纪念方孝孺诞辰666周年研讨会暨名家书法作品展等活动,为弘扬和传播方孝孺精神作出了不少贡献。近年来,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方孝孺研究专委会一直致力于编修《方孝孺志》,《方孝孺专集》编发工作和新版《逊志斋集》出版工作等也已经排上日程,将全方位展示方孝孺文萃与研究等相关内容,为研究与弘扬正学精神提供文化载体。
作为方孝孺故里,宁海如何放大名人效应并将名人文化资源进行有效转化?对此,方庆平建议,不妨从拍摄影视作品切入。“比如聚焦明代著名循吏方克勤(方孝孺之父),通过日常政务与生活细节,展现其‘俭以养德,廉以立身’的为官之道;聚焦方孝孺的家风建设和公义至上的思想,深入剖析其家族世代相传的治学理念与道德准则等等。”
方孝孺生于宁海,逝于南京,后裔衍传至上海,其思想影响了江南的士风、民风与学风。方庆平认为,方孝孺是长三角文化典型代表人物,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研究和弘扬方孝孺精神意义重大。他倡议宁海、南京、上海三地联动,由宁海牵头推动方孝孺文化研究工作,每年举办专题研讨会,系统挖掘其思想遗产,强化地域文化协同传承;此外,通过整合资源、加强互动,设计跨地域、多维度的研学活动,共同传播方孝孺文化、弘扬正学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