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有2780万听力障碍患者。今年3月,人工耳蜗国家集采政策落地浙江,价格降幅高达75%,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这一政策为听障患者带来了重获“新声”的希望。集采落地后一个多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黄益灯团队已为8位成年人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开机“妙懂”,阿莲重获新“声”
4月20日,46岁的阿莲(化名)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一个月首次开机。当人工耳蜗指示灯闪烁,外界声音涌入她的耳朵时,她愣了片刻,很快便能“秒懂”旁人的话语,并与医护人员流畅对话。阿莲的家人激动不已。
阿莲20多年前因用药导致双耳听力下降,曾佩戴助听器维持听力。然而,1年前她突发性耳聋,双耳听力进一步丧失,助听器失效,生活陷入困境。家人带她到温医大附一院耳鼻喉科就诊,被诊断为“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得知人工耳蜗集采政策后,阿莲的家庭终于有能力承担这笔费用。黄益灯主任医师为她顺利完成了右侧人工耳蜗植入术。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大约一个月开机调试。由于个人差异,语后聋患者通常需要3—6个月适应期,逐步从‘听到声音’到‘听懂语言’。阿莲开机后能‘秒懂’,说明手术效果非常好。”黄益灯介绍,人工耳蜗是目前治疗语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和先天性双侧极重度耳聋儿童的最有效方法。此前因费用昂贵,许多家庭望而却步。如今,国家集采政策落地,更多患者有了重获听力的希望。
微创手术高龄老人也能耐受
人工耳蜗是一种助听辅助装置,通过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手术仅需在耳后开一个3厘米的小切口,把耳蜗电极插入耳蜗内,术后3~5天即可出院,一个月后开机调试,患者就能听到声音。
黄益灯表示,先天性耳聋患儿的最佳手术年龄是1-2岁,因为这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而对于语后极重度耳聋患者,手术没有年龄限制。他曾经为一位82岁的老人完成手术,国内也有92岁老人成功手术的案例。只要高龄老人能够耐受全麻,就可以接受人工耳蜗手术。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浙江省人工耳蜗定点单位,每年完成60多例人工耳蜗手术,并开展多项防治耳聋的公益活动,为近5000人提供免费听力测试,累计为数百名贫困患者提供手术。
警惕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耳聋
黄益灯提醒,许多人工耳蜗手术患者是因药物导致极重度耳聋。特殊体质人群或有耳聋家族史的人群,需谨慎用药。以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导致听力受损: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大观霉素、小诺霉素、妥布霉素等。若家族中有药物性耳聋病史,建议提前进行基因检测,为用药提供参考。
此外,预防听力受损还需注意用耳卫生,远离噪音环境,避免劳累,适度锻炼,提高免疫力。
原标题:我国2700多万听力障碍患者有福音
人工耳蜗进集采20万元降至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