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第九届万物生长大会在杭州举办并发布最新“独角兽企业”榜单。据榜单显示,截至2025年4月,浙江共有55家独角兽企业,其中杭州新晋独角兽企业有5家。
浙江是中国经济发展强省,近年来众多独角兽企业及极具成长潜力的潜在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于此,成为推动浙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独角兽企业”榜单已连续发布九年,今年的榜单变化透露出哪些经济发展新信号?
首创“种子独角兽”概念
榜单覆盖浙江全省
今年,独角兽(准独角兽)榜单覆盖范围更广,并形成了梯队式培育架构。
以推进“创新浙江”建设为引擎,本次大会把此前八届大会的杭州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榜单拓展到了浙江范围,首次推出了2025“浙江独角兽企业榜单”“浙江未来独角兽企业TOP100榜单”“浙江种子独角兽企业TOP100榜单”三份省级榜单,覆盖浙江省范围内的众多创新型企业。
近年来,浙江各地市都在积极培育科创主体,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潜力的优秀企业。榜单显示,截至2025年4月,浙江共有55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杭州市、嘉兴市、金华市、宁波市、衢州市、绍兴市、台州市、温州市。
为深度挖掘和充分展示浙江具有高成长性与创新潜力的优质企业,本次大会还首次创立了“种子独角兽”概念,形成了“种子独角兽—准独角兽—独角兽”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路径,据悉三类企业估值分别是1000万美金至1亿美金、一亿美金以上和10亿美金以上。
“企业分布如同金字塔,顶端的独角兽固然引人瞩目,但更庞大的‘种子’梯队往往更需要曝光与支持。”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杭州市创业投资协会轮值会长周恺秉表示,设立“种子独角兽”榜单是为了让社会力量更多地聚焦初创企业,帮助它们解决成长难题,推动浙江创新生态向更深、更宽、更稳的方向迈进。
人工智能等“硬科技”聚集
浙企科技实力强劲
从今年发布的榜单来看,浙江的创新重心正加速向“硬科技”领域倾斜,越来越多企业展现出强劲的科技实力。
例如,在杭州市独角兽与准独角兽榜单中,241家“专精特新”企业以54.6%的占比成为中流砥柱。其中,“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19家,占比43.2%,较去年增加了5家,增长率为38.5%;“专精特新准独角兽”企业222家,占比为55.9%,较去年增加了16家,增长率为7.8%。
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5年,杭州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从26家增至44家,年均增长9.9%,准独角兽则从105家跃升至397家,年均增速高达39.7%,整体增长态势稳健。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依旧是本届榜单的焦点。
在浙江省未来独角兽TOP100企业中,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领域有14家企业上榜;在浙江省种子独角兽TOP100企业中,该领域也有15家企业上榜。
“DeepSeek在大模型竞争中展现出国际领先潜力,宇树科技在人形机器人设计与运动控制上走在前列。”迪拜大学未来研究院院长、阿联酋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RAS)主席、阿联酋政府人工智能顾问赛义德·阿尔达赫里(Saeed Aldhaheri)表示,未来将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时代,中国企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周恺秉同样认为,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从榜单看,浙江在游戏、芯片等多个AI细分领域已有突破,很难预测哪家企业将脱颖而出,但在资本、人才和技术资源持续汇聚之下,人工智能生态的成长是一种必然,且随着生态完善,各细分领域交叉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生物医药产业“危中有机”
有望享受到更多市场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据榜单显示,在杭州“专精特新”企业领域中,生命健康领域以70家的数量居第一。作为生命健康领域中的关键产业,生物医药备受关注。
会上,信宸资本高级合伙人信跃升在演讲里提到了中美生物制药方面的差距,“很多人可能还觉得差距很大,但目前全世界将近30%的临床发起在中国,中国现在健康产业新药研发的能力开始大幅度增长。”
关于这点,贝达药业董事长兼CEO丁列明感同身受。在他看来,现在的中美摩擦为国产创新药创造了“危中有机”的局面,一些企业在原材料、设备等进口方面会出现困难,但对多数企业来说,有望享受到更多市场红利。
特朗普政府拟削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间接经费,以及关税大战造成的风险投资更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以细胞基因领域为例,国家特聘专家、昆翎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张丹透露,目前中国已经成为这一领域全球最大的临床数据供应商。
通过“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等模式,中国有望成为创新药最大的生产、临床转化市场,为全世界原创公司赋能。“这样一种合作模式和红利,我认为未来5年、10年中国都不会变。”张丹说。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中国新闻网、都市快报)